职责业绩: (一)调整组织模式与管控方式:
1、分析业务模式,调整战略:
①核心业务(深耕细分行业、可复制):资产管理服务、后勤保障服务;住宅业务退出。
②成长业务(配套核心业务、可培育):租赁、小微企业服务、餐饮、设备设施维保。
2、由管控转为扩张,调整组织架构与授权:
①以核心业务设立事业部,将事业部定义为预算中心、指挥作战中心,将项目定义为利润中心、作战中心,并建立人、财、业务的二级授权模式。
②调整总部职能部门的职能与定位,定义为赋能中心、共享中心,输出标准化体系,调整授权与工作流程。
(二)建立人力资源委员会:
1、起草并建立委员会的运作、决策机制。由总经理、副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七人组成。
2、委员会的决策事项:
①负责决策公司战略目标、大原则、重大事项等。
②负责职级≥L14级的员工的选拔晋升、任免、定级工作。
③负责梯队建设,推荐核心员工、骨干员工进入梯队,确定培养方向、资源投入与保护政策。
④负责年度、季度组织绩效评价工作。
(三)构建“价值链“
1、设置原则:目标一致,力出一孔,牵引增量,共享战果,打下多少粮食分多少粮食,让想打仗、打胜仗的团队脱颖而出。
2、创造“价值“:
①建立组织绩效考核机制:以团队(项目、职能部门)为单位,承接公司分解的组织目标,输出团队的年度、季度工作目标与计划。
②建立个人绩效考核机制:以员工为单位,完成团队的工作目标与计划。
3、评价“价值“:
①组织绩效评价:在规则内,由人力资源委员会评价。
②个人绩效评价:在规则内,由团队负责人评价。
3、分配“价值”:
①短期激励:重建薪资结构,设置岗位序列与职级,与季度考核挂钩。
②中期激励:年终奖金(奖金来源调整为自身的价值贡献)、利润共享(项目,与项目增量强关联,设前置条件,递延发放)、虚拟股分红(总部部门、管理层,与公司增量挂钩,强调持续,递延发放)。
③即时激励:新项目拓展奖励、新项目开盘奖励、重大事项奖励。
4、传递“价值”:
①收集团队承担挑战性任务的案例,与公司价值观衔接,及时分享、强化、纠偏。
②建立管理干部的使命感正、负向的评价机制,与晋升、任免、考核强关联。
③编写新版《员工手册》,作为基层调薪、淘汰的重要依据之一。
④基于组织目标的牵引,建立年度、季度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团队对组织目标承诺的荣辱感、敬畏感。
(四)构建“人才链”
1、设置原则:搭平台建赛道,以战略目标把握赛道方向,以业务增速拓宽赛道宽度,以激励机制延申赛道长度。
2、外部人才引入:
①以绩效考核识别能力与意愿不佳的员工,进行替换或转岗,创造岗位空间。
②依据工作需要给予梯队内部晋升机会或外部招聘。
③通过内部晋升与外部招聘,共输出项目、部门负责人41人,平均年龄33岁。
3、内部人才培养:
①运营团队能力建设:运营管理能力(财务、客户、内部运营、供应商管理)、团队管理能力(招聘、培训、薪资、员工关系)、项目拓展能力(信息收集、合同谈判、项目开盘)。
②职能团队能力建设:解决业务单元需求的能力、技术质量标准化输出与教练的能力、业务流程设计与培训的能力、行业形势与政策掌握能力。
③储备梯队能力建设:建立经理级、主管级两级梯队的培育计划(巩固自身专业、强化相关专业、承担上一级考核任务)。
(五)成本与风险控制
1、建立定岗定编与预算管理机制:与组织绩效考核配套,设置考核前置条件后,对运营团队的岗位编制设下限,对职能团队的岗位设置设上限。
2、基于共享经济的趋势,建立多元化用工与发薪机制,增加员工获得感与粘性,降低用工成本与风险,成本降幅>10%。
(六)调整人力资源职能的运作机制
1、调整原则:通过人力配置与机制建设,激发组织活力与效率, 支撑业务目标达成。
2、人力资源职能的管控:实施二级管控,即:公司-事业部。
3、人力资源职能的划分:政策层面的职责集中在公司(6人),执行层面的职责分配到事业部(6人),上下贯通,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