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描述:
公牛集团是一家即将上市的民营企业,2018 年销售额超 100 亿元。公牛集团包含四个事业部:转换器事业部、墙开事业部、LED事业部、精品数码事业部。主要为国内客户,少量国外客户。
负责:
1.承接公司战略目标,制定精益推进规划。
2.主导/辅导生产现场/供应链/分销系统的精益改善项目。
3.制定并完善公司各层级的精益管理流程。
4.培训精益方法和工具,培养能实施改善的精益人才。
主要业绩:
1. 价值流改善项目。(2015/7~2016/3)
实现项目成效:
1.1 成品库存天数由 38 天,降低到 23 天。
1.2 半成品库存天数由 8天,降低到 2 天。
1.3 五金库存天数由 15 天,降低到 5 天。
1.4 包材库存天数由 8天,降低到 1天。
2. 专线效率改善项目。(2015/7~2015/11)
实现项目成效:
2.1 进行产品族分析,将 60 条 15人的长的混线的生产线,优化为 25 条长专线,20 条 4人的短专线,和 30 条短混线,平均提升 UPPH 达 30%。
3. 物流效率改善项目。(2015/10~2016/4)
实现项目成效:
3.1 优化注塑到装配之间的流程并标准化物流作业,将物流作业人员由 87 个,降低到 55 个。
3.2 优化仓库的目视化和库位管理,将盘点准确率由 95%,提升到 99%。
4. 计划和采购流程优化。(2016/3~2016/7)
实现项目成效:
4.1 成品计划人员由 4 个,降低到 2个。
4.2 半成品计划人员由 4 个,降低到 2个。
4.3 采购人员由 3 个,降低到 2个。
4.4 降低生产现场加班率 10%。
5. 包材/五金JIT 项目。(2016/5~2016/12)
实现项目成效:
5.1 推行JIT 送货,将包材库存天数由 1天,降低到 3小时。
5.2 推行JIT 送货,将五金库存天数由 5 天,降低到 2 天。
5.3 推行月度均衡化生产,将五金供应商厂内库存由 45 天,降低到 30 天。
5.4 推行月度均衡化生产,将包材供应商厂内库存由 20 天,降低到 10 天。
5.5 推行包材/五金的循环收料,降低供应商运费 80%。
6. 分销链需求模式优化。(2017/1~2017/7)
实现项目成效:
6.1 推行全国分区错峰考核,降低需求波动 50%。
6.2 推行成品齐套下单策略,将分销系统库存天数由 5 个月,降低到 4 个月。
6.3 推行成品下单整箱策略,将立库发运部门拆零人员由 40 个,降低到 30 个。
7. 成品齐套性优化。(2017/3~2017/10)
实现项目成效:
7.1 生产线的布局由以前的按照产品族布局,优化为按照系列布局。
7.2 生产计划制定由以前的料号逐个管理,优化为按照系列成套管理。
7.3 物流人员配送由以前的按照料号逐个管理,优化为按照系列成套上线。
7.4 研发人员的考核由以前的按照料号逐个管理,优化为按照系列成套考核,缩短新品上市提前期。
8. 西区规划。(2017/8~2017/11)
实现项目成效:
8.1 完成西区产能规划、工艺规划、布局规划。
8.2 完成西区厂房面积规划(提供给建筑设计院用) 。
8.3 完成西区停车场、厂区通道的规划 。
9. 分销系统云仓规划。(2017/10~2018/1)
实现项目成效:
9.1 将现有慈溪总仓发全国经销商的模式,优化为慈溪总仓发全国 RDC,再由 RDC 发全国经销商。
9.2 降低供应链库存由 3 个月,降低为 2 个月;降低库存资金约 2.75 亿。
9.3 将经销商订单提前期由 7天,降低到 2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