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区
毕业后在浙江大学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专职科研,2010.7-2021.3)以及在金华格灵功能
技术总监,2016.5-2021.3)从事溶胶-凝胶技术、有机硅(钛)缩聚
技术以及有机硅(钛)改性技术相关的涂层材料开发、涂装工艺及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及项目管理工
作。重点研究内容分为:颗粒硅溶胶的合成、改性与放大,有机硅(钛、锆)低聚物和合成与放大,
预处理液的开发,以及有机硅(钛)改性传统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聚酯树脂)
及相关涂料制备工艺、涂装工艺研究。应用领域涉及:铝合金轮毂防腐与装饰、钕铁硼防腐、军工及
航天器件防腐,以及胶粘剂领域。截至目前,多款产品已实现产业化。之外,经常深入客户一线帮助
客户解决涂料及涂装过程出现的问题;2018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获中国石油
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工作期间,主要研发的核心技术及相关产品如下:
(1)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硅溶胶及有机硅(钛)低聚物溶胶
1)颗粒型氧化硅的制备技术研究,其产品分为水基和醇基硅溶胶,主要应用于光伏玻璃涂层增透以
及金属防腐领域。
2)有机硅低聚物溶胶制备技术研究,其产品主要为溶剂型硅溶胶,应用于制备透明保护薄膜、涂料
添加剂以及胶黏剂。
3)有机硅钛低聚物溶胶制备技术研究,其产品用于铝合金轮毂涂料、军工三防涂料、钕铁硼防腐涂
料以及耐高温胶黏剂。
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1)高固含量聚合物型硅溶胶(固含量>30%)的稳定性问题,一般稳定周期1-3月,目前采用关键
技术能够稳定(1~2年)。
2)单纯采用硅溶胶制备涂层较厚时(≧1微米)容易开裂问题,目前硅钛溶胶涂层10微米不开裂。
3)有机硅(钛)低聚物溶胶低温固化问题,常规聚合物型硅溶胶表干需要1~2周,且硬度0~2H;目
前配方调整和采用催化剂辅助固化可以达到12~24h固化,且硬度≧3H。
4)有机硅低聚物溶胶水化问题,之前,有机硅低聚物溶胶不能加水,加水后容易絮凝沉淀。现在,
通过配方优化,可以加入大量的水,而且制备的涂料可以12h表干,且硬度≧3H。这一技术为油性涂
料转水性涂料实现了较大的技术突破。
(2)色浆制备技术研究
主要进行改性剂合成技术研究;色浆配方的设计以及研磨工艺设计研究。
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通过自己设计与合成的改性剂来改性色浆,并通过研磨工艺的改进,解决了涂料在实际涂装生产中的
容易出现颗粒、色差以及稳定性较差问题。
(3)涂料制备技术研究
开展涂料配方设计、涂料制备工艺及涂料稳定性研究。
解决主要技术难题:
1)解决单一涂层高性能防腐问题。
通过设计、合成低聚物硅钛溶胶或者采用有机硅(钛)偶联剂改性传统树脂,设计、合成的改性剂改
性色浆,以及涂料配方的优化设计,开发出防腐性能优异的防腐涂料并批量化成功应用于铝合金轮
毂、钕铁硼防腐和军工三防中,尤其是在钕铁硼防腐涂料方面,与美国和日本的同类型防腐涂料相
比,在性价比和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解决涂装中出现的外观质量问题。
通过配方的优化和粘度的调整,解决了军工涂料在实际涂装生产中出现的喷涂印痕问题、容易出现颗
粒问题;通过色浆制备工艺的改进,以及客户端钕铁硼防腐涂料的使用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喷涂质量
和外观质量。
3)解决涂料稳定性问题。
通过对涂料各组分PH值的深入研究、沉降快慢、粘度变化,以及对各组分对涂料稳定性对比分析,
找出影响涂料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优化了涂料的制备工艺和客户端对涂料的存储方法和使用方法。
(4)涂装技术研究
主要解决难题:
由于每个下游客户的生产设备不同,喷涂、固化方式不同,对涂料推广带来了较大的难题,为此,经
常深入客户一线,为具体客户找出适合该设备的最佳喷涂工艺,在高性能涂层方面,提出“少量多次”
喷涂原则。在高性能防腐涂层制备方面,与美国Everlube涂料相比,它需要喷涂4次预固化两次才能
达到较好的性能,而我们涂料需要喷涂两次,不需要预固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另外,对基材的表
面处理也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表面预处理液,提高对基材的保护和后期喷涂时与
基材的附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