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交易业务Owner
在职期间,主要对球鞋类目的交易GMV规模和供给规模指标负责,同时需要对供应链的质检质量和时效做出盯盘和把控;
实现了鞋类整体交易GMV从21年11亿增长至22年12亿(疫情影响2个月),23年达成16亿,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
鞋类整体供给上架量从21年209w增长至22年266w,23年达成366w,也实现了超过30%的供给规模增长。
工作内容涉及到供给商家拓展、业务逻辑制定、数据分析复盘、产品需求方案以及对接产品、研发、数仓、客服、95供应链、得
物供应链、得物商研等多个外部部门进行业务协同;
交易运营模块:
交易侧主要关注点在流量的获取,营销的玩法,以及转化的效率提升上,其中核心策略包括:
1 设计并落地卖家秒杀玩法,实现23年度鞋类超6000w的交易GMV贡献,24年度将突破1个亿。2022年疫情期间,为了
增加平台的营销丰富度,做整体交易场景的扩充,个人完成了整体的玩法方案规划和产品引爆,自定义了秒杀价定价逻辑,
实现了秒杀邀请制的成功,定价逻辑的合理性和持续优化,让秒杀报名率从3%上涨并持续稳定在10%~15%,目前整体交易占
比大盘的5%;
2 设计并落地卖家包邮的能力,提升卖家商品转化并降低平台履约成本,2023年减少230w包邮券成本并创收140w邮费。卖
家包邮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让卖家能够持续活跃在商品出售过程中,给卖家可操作性,其次卖家包邮可以整体卖家商品的交
易转化率,卖家商品平均动销周期缩短7天,促使卖家包邮实现正循环,23年累计实现交易包邮订单80w单,包邮上架订
单160w单;
3 打造C2B2C链路下的7天无理由退货,让整体7无商品交易转化率提升1个pp。在买卖家撮合交易的场景中,平台原本无
法进行7无退货,考虑到新用户下单的信任成本,打造了95分专有的“7无退货”逻辑,即退货由平台吃进处理,然后平台进
行二销处理,因此需要考虑到吃进的风险,包括自买自卖,吃进后动销和经营数据表现等。在此背景下,通过SPU的合理价
格测算拦截以及SPU的二销经营预估,成功推动7无顺利上线,平台7无上线后24年实现7无商品上架量34w单,7无商
品交易量16w单,并且实现了整体7无退货处理60天退货收入为正和90天退货售罄的目标
4 优化商品中心,提升SKU关联得物比例,获得更多流量,实现24年得物侧订单交易占比从20%提升至38%。优化商品中心
的逻辑,主要是确保SPU和SKU的准确性,确保和得物一一对应,优化后,鞋类SKU和得物的匹配率从66.6%,提升至
95.7%。得物侧露出了更多的95分货品,带来了更好的商品转化;
5 平台营销活动S及A级活动的长期落地,确保每场S级大促交易额超过1000w,A级活动超过500w。单年度S级大促活动
超过3场以上;
6 此外还进行日常的流量运营,包括买家购买链路的长期优化,商品的质量分级、以及降低低效商品的曝光,整体商来提升流
量的使用效率。
供给运营模块:
供给侧主要关注点在于B端供给的拓展,C端出售链路效率提升,以及整体卖家出售体验,其中核心策略包括:
1 推出了商家自送货渠道链路,让B端卖家的出售更具规模化,且成本更低,实现了23年整体自送货15w件,占比5%,24
年20w件,占比8%的增长。在商家自送货开通之前,商家只能通过快递的方式发货,通过对平台头部卖家数据进行分析,
挖掘了用户自送商品的需求,拓展了更多规模化的商家,并且对供应链送货入库流程进行迭代,解决了建单、物流、入库、
分拣、退货等多个还价的流程匹配问题;
商家自送货渠道的拓展建设,也推进了PC端用户产品的升级迭代,实现了PC端供给从22年的7000件,提升至 23年
21w件,整体用户数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4年至今已经突破28w万件,B端卖家通过PC可实现app完全一致的操
作;
2 建设了寄售API接口,对接具有开发能力的平台商家,打造了更高效的送货上架接口,实现月均1w+供给上架。该API即接
口具备完整的建单、出价、结算和对账能力,实现了寄售接口完整交互,并且建设了UPC分拣入库的能力,减少了仓库的质
检流程,极大的提升了该渠道下的入库质检效率。该渠道上线后,目前月均可以稳定保持1w单供给上架;
3 对貔貅渠道进行持续的优化,24年实现月10w+供给上架,环比提升60%。优化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貔貅卖家在出售过程中的
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差异化的费率优惠,以及商家持续建联和保卖政策的拓展。费率政策核心解决了貔貅卖家“卖的
低”的问题,保卖政策核心解决了貔貅卖家“卖的慢”的问题,自23年12月累计4w件,貔貅渠道供给突破至2024年4月9w
件,5月份保卖政策上线后,5月份和6月累累计实现10w+;
4 对整体寄售出售渠道的链路进行持续迭代,让卖家流量实现更高效的转化,整体个卖寄售订单创建量从日均8800提升至
14000,环比提升63.8%。主要的优化逻辑在于降低无效页面对于流量的浪费,通过对链路埋点进行详细整理和规范化,并对
埋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流量转化效率的最终结论,最终在产品层面上实现了链路优化,带来最终指标提升;
供应链协同及用户体验模块:
1 在供应链协同中,主要是对现场质检的标准进行要求,包括一些特定的鞋款的质检规则,鞋款尺码的转化规则,以及洗护的
判定规则等。协同的方式为,将业务逻辑写进仓内的质检APP中,由交易侧业务人为把控现场的质检内容,避免出现人为的
判断错误导致质检失误带来交易订单的赔付损失,同时也提升了仓内的质检效率;
2 对整体挂售交易链路进行优化迭代,提升挂售订单的交易体验,实现挂售订单买家舆情率从上线前0.16%下降至0.12%,卖家
舆情率从0.15%下降至0.11%。迭代后的规则升级为 买后必验 ,包括前端展示和仓内质检标准及流程都做出了相应调整,
在 买后必验 服务的保障下,买家在95分平台能够放心购买每一件挂售商品。
3 鞋类洗护逻辑的优化,推动整体的洗护CPO进线从0.5%降低至0.3%。主要优化方案在于不断对洗护的成本压缩,降低卖家
收费以及优化洗护判定标准,对卖家商品更准确的给出洗护方案,例如由交易制定区分高低客单,仓内根据高低客单分流洗
护,降低判定失误率;
4 推进设计全国不同仓库的货品寻仓逻辑,完成上线和优化,寻仓逻辑主要解决用户发货95分不同的仓库的问题。通过动态
逻辑测算,针对广州和上海多个个仓库的发货量进行动态调整,维持仓库之间的产能人效相对平衡;
5 交易转寄存逻辑主要为B端卖家服务,提升卖家在平台进货和出货的便捷性,月累计交易量均值2w。主要背景在平台复卖
订单量逐步提升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卖家复卖订单鉴别/瑕疵不一致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买家可以在平台购买后选择不
发货,转变为卖家身份继续出售该商品,仅做货主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