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0/01-2023/07 制造部长,管国内2个整车厂
汇报对象:副总经理
直接下属:12人
管理幅度:900~1000人,包含以下组织:制件、焊接、涂装、房车装配、非房装配、木工、改装、路试交车;设备安全科、计划科、3E(IE、ME、 QE)、物料模块、综合模块。
1.战略落地:结合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从组织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结合外部信息、政策、趋势等因素制定前瞻性的决策,明确短、长期落地策略,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如针对专用车“品种多、批量小、定制深、升级快”等特点推动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组织、业务模式变革,搭建适应四大利润中心发展需求的组织能力,依据行业特点开展分类运营,针 对性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订单运营和生产制造模式,并运用精益思路和方法提升内部运用效率;
2.生产运营:依据年度销售预测,由整体预测向具体车型、关键配置转变支持中长期 SOP 备货,推进标准化订单、定制化订单向“面向订单+面向库存”的分类运营模式转变;推进实施 MES 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订单周期。建立年度、月度用工规划机制,依据 N+3 月计划合规规划用人的节奏、结构、数量及类型。推进 LES 系统与 SPS 配送模式整合,提高物料精准配送及配送效率。期间负压救护车生产周期降幅 50%且 8 小时产能 提升 7.5 倍,冷藏车交付周期下降 60%以上,交付准时性达到 99.7%以上;
3. 成本及效率管理:负责生产各环节、各工序生产效率管理,搭建适应各销售市场的柔性生产组织方式,改革薪酬模式,建立年度月度用工规划机制,针对各产品特点匹配灵活的生产组织结构,优化作业模式,建立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前瞻性的做好部门用工规划,合理规划月度用人节奏、结构、数量及类型。通过代工、低价值作业外包、外购转自制,薪酬模式创新等推进“开源节流”;支撑部门人工成本管控目标达成。其中核酸检测车单车下降2.7 万元,22 年人工下降25%;
4. 精益生产:负责部门内部精益能力建设,完善精益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职能人员精益能力提升,运用适合当下发展阶段的精益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规范管理
CT数据库,持续推进标准化作业,价值流、线平衡导入运用,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准交付的生产过程;
5. 质量管理:建立中高端产品质量实现能力,负责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系统性,通过质量的前置管理,重点抓变化点产前准备,控制产品变化、结构变化、人员变化达到质量状态可控,针对长期疑难瓶颈问题,通过质量改进专项、技术工艺瓶颈问题解决,推行零缺陷专业组提升质量管理能力,达到产品质量状态可控并逐步提升;
6. 其他方面:设备、组织绩效、团队管理、文化管理等。
工作业绩: 成本方面:在完成制造成本每年下降 10%-20%的目标要求下,2022 年度实现节约701 万;效率提升方面:产量逐年增长、质量优于主要友商的前提下,效率提升36%。救护车交付周期由 12 天降至 5 天,最快 3 天交付;
核心能力及人才队伍方面:推动实现房车、医疗类、观光类、公安应急类生产组织、业务模式变革,核心人才队伍支撑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二、
2019/01-2020/01 焊接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管理幅度:700~1000人,包含以下组织:三个生产单元、工会主席、生产规划科、人力资源科、质量技术科、设备安全科四个科室。
主要负责焊接工序战略、组织(组织能力、绩效、文化)、精益、生产、质量、安全、成本等全面生产管理,同时开展双工厂策划管理工作,具体如下:
1. 负责焊装工序制造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确保落后的制造方式和技术能够得到及时改善、提升,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客户需求,保持对客焊装领域生产制造能力处于领先水平,并向乘用车看齐;
2. 对焊装工序各项生产效率领先于行业负责,包括人工效率、作业效率、设备设施效率,做好整车制造成本管理,满足业务需要且不浪费,支出科学、合理。保持对客车装配领域先进技术工艺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及时对标、吸收和引进;
3. 负责产品品质的提升,负责焊装工序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整车产品精细度较竞品有明显优势,持续与竞品拉开差距,安全问题 0 流出;
4. 负责提升产线的产能柔性生产能力,保持生产周期在行业内领先,与竞品拉开差距;
5. 现场管理水平向先进乘用车看齐,重伤事故 0 发生、职业病 0 新增以及环保合规等目标。
三、
2018/01-2019/01 涂装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管理幅度1200~1500人,包含以下组织:电泳单元、ABCF涂装单元、GHUR涂装单元、工会主席、副主任、生产规划科、人力资源科、质量技术科、设备安全科四个科室。工作职责:负责涂装工序战略、组织(组织能力、绩效、文化)、精益、生产、质量、安全、成本等全面生产管理,包括电泳生产单元、ABCF、GHUR三个生产单元,生产规划科、人力资源科、质量技术科、设备安全科五个科室,同时开展双工厂策划管理工作。职责维度同上。
四、
2017/01-2018/01 精益经理
管理幅度:40人、包含:质量技术科、计划科
1. 精益能力建设:负责车间精益能力建设,依据公司产业工人升级、基层班组能力提升需要,根据精益 24 项能力要求,完善精益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职能管理人员精益能力提升,提升阶段系列教育及训后转化,全面提升班组长精益工具运用及管理能力;
2. 开展线平衡:将变化的作业内容通过线下分装、作业平衡、技术结构改进、工艺方法优化、多能工培养,简易自働化等方法,使主线在不同产品混投情况下的用人数量、作业时间、节拍趋于一致;同时,对混投情况下主线固定作业内容和变化作业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产线-产品-人-工位-活-工时的高效匹配。通过产线-产品-节拍-人-工位-活-工时的合理匹配,实现生产持续稳定有序、高效、高质、科学管理;
3. 开展标准作业:以人的动作为中心,以最少浪费的作业顺序,确保安全、品质的同时,通过有效率的作业组合,通过三要素“TAKT.TIME(T.T)”,”作业顺序”、“标准手持”,使用必要的、最小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省人化;
4、精益管理方法及理念应用:将精益管理理念与方法深度结合,运用价值流(公交车价值流)、作业单元改善、线平衡优化作业分工及作业模式,同时推动工艺创新逐步拓展自动化应用。
五、
2015/09-2017/01 生产经理、经理助理
管理幅度:400~600人,包含:涂装生产工序各工段
1、统筹负责新能源工厂涂装生产单元生产运营管理工作,包括交付、效率、质量、成本、安全、组织及队伍能力建设;
2、客车新能源纯电动车辆喷涂工序作业,包括:前处理、电泳、刮灰、打磨、中涂、面漆、图案喷涂、收尾等工序;
3、全职参与计划能力提升项目及客车三工厂规划。
六、
2011/07-2015/09 质量技术主管、IE主管
管理幅度: 25人
1、部门作业指导文件编制、审核、监督执行,工艺纪律审查,新工艺、材料、方法的引进及推广应用,各生产工序工艺技术类生产异常对接及处理;
2、精益能力建设:精益思想、工具、理论方法应用,包括不限于(线平衡、价值流、标准作业、MTM、自働化),结合生产一线产能、效率瓶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3、质量管理:部门统筹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质量管理中长期规划,目标的监控与分解、质量管理策略策划、PFMEA编制、协助一线进行质量改进分析等;
4、全职参与新能源工厂规划、搬迁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