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撑集团战略目标,明确物流管理范畴与职责,建立制度、流程、标准作业程序及物流运营信息化平台,建立物流运营
和采购管理体系。
1.综合物流网络、仓储选址及配送规划与关务、税务筹划等,设计全球物流网络。
设计美、欧、日、澳销售子公司,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生产基地与越南OEM及公司间的物流网络与模式。
2.建立多事业部物流运营体系。
1建立18个生产基地、OEM和美、欧、日、澳销售子公司的光伏组件、电池片、电站、硅片交付管理体系,优化进出口通
关、仓储配送等业务;
2硅料、碳碳保温材料等主辅材及设备进口交付运营体系。优化销售、计划、采购、仓储及供应商等跨部门协同,以支持美
国、欧洲、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乌克兰、南美、越南、乌干达、泰国、菲律宾、台湾等地的海外销售及韩国、白俄罗
斯、德国、日本等地进口的海外采购。
3.建立物流采购管理体系。
1需求管理:根据集团产能、销售、排产、物料与设备采购计划预测与整合集团的销售、采购、公司间物流流向流量,配置
物流资源。
2市场调研:调研国际、国内物流生态与市场及江海、铁海联运,中欧铁路,美国海铁联运等运输方式。强化物流市场询
价,动态掌握物流市场变化。
3采购策略:综合业务模式、性价比、地理等因素,开发、培育、协同和淘汰供应商,不断优化供应资源。
开发海外本地化通关、仓储及配送优势资源,开发国际、国内干线运输优势资源,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沟通及成本。
通过固定线路季度价格和项目线路框架合同的订单价格,利用零星物流需求委托询价,大宗物流需求公开议标等方式反映物
流市场变化,优化合同及价格管理。
4供应商管理:建立标准化物流供应商考核体系,优化运营管理。
4.建立、完善物流支持服务管理体系。
1运营总结。
建立组件、硅片出口、硅料进口、组件终端仓储配送、硅料终端仓储配送等物流成本和运营状态的呈现和改善机制,不断降
低物流成本。
建立员工KPI(工作量统计、关务合规率、物流货损率、清关按时完成率、按时交付率)体系,使公司目标分解及落实。
监控和巩固进项物流、Buyer Consol、干线+仓配、分布式仓配、多点提送货运营成果并不断优化。
2建立管理制度、流程、标准作业程序并推行其落实和实施。
5.建立集团物流信息化平台
领导项目组,梳理流程和逻辑,开发TMS信息化项目,打通企业ERP、CRM、SRM、WMS、费控等信息系统接口,整体优化
集团业务,使业务透明,信息共享,沟通效率提升,业务数据规范化,运营有效改善。
二.搭建物流组织架构以支持集团采购、销售供应链的发展。
1.缩减、取消西安、无锡物流团队,组建上海、马来西亚组件交付履行物流团队,提升沟通和作业效率,有力支持海外销售
团队的业务拓展。
2.组建美、欧、日、澳本地物流履行团队,优化目的国物流资源配置、进口清关、税务筹划、仓储配送,提升端到端交付体
验。
三.规划、整合及合理配置运输、仓储配送资源。
1.筹划美国反倾销、反补贴商品的进口保证金缴纳策略和欧洲进口增值税延期缴纳策略以减轻资金压力。
2.针对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料需求,整合区域内各地物料。
利用Buyer Consol拼箱模式(同一提单,多家报关)整合出口至马来西亚古晋隆基、越南Vina OEM的多家供应商物料,利
用MilkRun多点提送货模式整合国内各地物料,集约化物流成本优势。
3.干线+仓配:针对欧洲进口增值税延期缴纳策略,国内项目地最后一公里复杂路况,分布式组件销售小批量、多批次的痛
点规划仓储选址和配送网络。
四.对集团的加工贸易包括保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残次品、边角料、剩余料件实施全面理。
1.建立制度、流程、SOP对加工贸易保税料件在整个物流、仓储、生产过程中与非保税料件及不同双反区域的保税料件之间
在物理上分开。
1对不同的保税料件设置不同的Part No.或SKU以完成ERP系统中的区分;
2利用不同颜色的工单、标签将不同的保税料件在原材料库、半成品库、产成品库、生产线边库分开管理;
3对残次品库无法按照不同保税料件分开的客观实际,与海关监管部门制定出按照理论计算折料补税的方案,在仓储上不进
行分开管理;
4对边角料库无法将保税与非保税料件分开的客观实际,与海关监管部门制定出按照理论计算按物料的实际状态交税的方
案,在仓储上不进行分开管理;
5利用不同颜色的工单、标签对不同的保税料件在加工的机台、设备上实现分开管理。
2.对加工贸易的海关账、仓库账、财务账进行三账平衡和单损耗监控。
1将不同Part No.或SKU的半成品、产成品按照同种保税物料、单损耗相同的原则归集为海关监管的商品单元;
2月度核查海关进出口报关单数据、ERP系统出入库数据、财务盘点的实际数据是否匹配;
3建立平衡表工具,对当月的单损耗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