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业务在韩发展计划。吉利旗下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也将在韩开设展厅,并计划从2026年初起向用户交付新车。
中国消费品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和创新设计赢得了韩国消费者的青睐:手机、电脑等大型电子产品及相关配件、户外用品、美妆护肤类产品行业出海韩国的动作加快。
出海第一步,必须人员要到位。一般来说,当企业有了招聘韩国岗位的需求,招聘的指标会给到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但很多国内企业,人力部门都是中国员工,不具备韩语能力,那么在招聘包括韩国人在内的外籍员工时,我们自己国内的HR往往是无法操作的。
那么如何从0-1做好韩国本地岗位的招聘?对于不懂韩语的 HR 来说,做好韩国招聘的核心在于解决语言障碍、适配本地规则、借力本地化资源。下面就来细细拆解
一、先解决语言障碍
先说一个前提:不建议为了某岗位专门招聘会小语种的HR,从0开始培养。除非说,公司是韩资企业在华办事处,需要协调中韩双方的沟通。
1、工具方面
前期的岗位职责说明、调研、即时消息 等都可以借助AI工具完成。但专业文件,比如劳动合同、offer 等法律性 / 正式文件,可以借助专业的翻译或者合作的猎头伙伴(比如智乐聘有专业的韩国猎头顾问),避免因术语错误(如 “社保”“绩效” 的韩语表述)引发纠纷。
2、人力层面
若公司有韩国分公司 / 合作方,优先借调懂中韩双语的同事参与招聘,负责简历初筛、面试翻译、文化解释;如果没有,也可以借助猎头公司、或通过临时翻译来解决。
当然,这个招聘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来看。比如我们之前多次合作的不同客户,在韩国招聘时,会选择懂中文/英文的韩国候选人,这也是考虑到后续员工入职后和国内的接洽汇报。如果是这种情况,HR则不用担心韩语的问题!
二、选对 “招聘渠道”:用对平台,减少语言依赖
韩国招聘渠道有明显的本地化特征,选择对 “非韩语使用者友好” 的渠道,能降低操作难度。

像上面这些渠道的类型,做韩国招聘的HR可以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做筛选。比如很多国际化做的好的企业,小米、华为、大疆等,都是各种渠道共同驱动。
也有一些中型企业,比如说刚刚开拓韩国市场,只需要招聘几名销售经理或者商务,负责跑通韩国市场。这种情况是完全没必要专门去注册韩国招聘网站的,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借力本地资源”,找韩国猎头合作完成,虽然付出了猎头渠道的成本,但能在短时间内高效且快速解决招聘问题。
三、招聘做好 “本地化”
韩国求职者对招聘信息的关注点、简历习惯与国内差异较大,需针对性调整内容,减少因 “不懂韩语” 导致的信息错位。
1、招聘简章
建议按韩国习惯 “翻译 + 补充”,除常规的职责、要求外,需明确 **“工作语言”**(如 “中韩双语办公” 或 “英语为主”)、学历要求(韩国重视本科院校层次,需注明 “是否接受专升本”)、加班 / 出差情况(韩国职场加班普遍,需如实说明避免后期纠纷)。
2、职场文化
韩国职场重视 “集体主义” 和 “上下级礼仪”,可问:“你如何处理与上级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观察是否倾向于 “先执行再反馈”(更适配本地文化);
若岗位需要对接中国团队,可加入 “跨文化协作” 问题(如 “你如何与语言不通的同事配合项目?”),优先选择有开放心态的候选人。
3、劳动法规避
不懂韩语≠可以忽视本地规则,劳动法规的 “雷区” 需提前扫清,避免法律纠纷。比如社保:必须缴纳 “四大保险”(国民年金、健康保险、雇佣保险、产业灾害补偿保险),比例由雇主和员工共同承担;
但如果企业计划长期深耕韩国市场,后期还是要有非常了解韩国当地市场、人才市场、劳动法规、职场环境的HR来坐镇。智乐聘也曾分享过如何招聘在韩国的HR负责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个案例了解:
一个案例看懂,韩国分公司 HR 从 0 到 1 要如何招聘?——智乐聘17年韩国猎头案例分享15 赞同 · 10 评
四、借力 “本地化资源”:减少亲力亲为
若预算允许,可通过外部合作降低 HR 的直接参与成本:
外包给 “韩国本地猎头公司”(如智乐聘或者其他在韩国有公司,有韩国本地人才招聘能力的猎头),由其负责发布信息、初筛简历、安排面试,HR 仅参与面试、谈薪和 offer 确认;
不会韩语的HR要想做好韩国招聘,关键是扬长避短:用工具和人力解决语言问题,用本地化渠道和资源适配市场规则,用结构化流程降低沟通误差。
一定要注意,核心不是学会韩语,也不是临时招聘会韩语的HR培养,而是建立适配韩国市场的招聘体系,前期准备越细致(翻译、法规、渠道),后期执行越顺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