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责: 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方向,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的生产、计划、工艺、设
备、质量、物流及交付等全流程管理,制定实施策略,不断提升生产的管理水平和行业地位。
生产管理:
带领350人生产团队,确认年度生产指标,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逐级分解目标,整合生产流程及生产规范,定期主持绩效及运营会议,评估质量和交付达成情况,推广标准化管理。
着力推进工厂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实施SFM精益工艺、逐兔式生产方式、生产Kanban拉动系统、现场KAIZEN活动、MPS现场管理、6S等多种科学管理手段。
提高员工个人能效,持续优化工艺及生产线布局,解决瓶颈工序,引进自动化设备,年产值实现12亿,人员效率每年平均提升15%,成为具有高度精益化制造水平的现代化工厂。
精益生产管理改善:
规划工厂精益生产推进路线,与BU各工厂同事合作,根据质量、生产、工艺的数据分析,确定精益管理项目立项,评估最终效果,对内部员工进行精益知识和工具的培训。
作为中国区负责人,参与建立MPS管理体系,完成整体的操作流程与规范标准,覆盖人员管理、问题解决、快速反应、5S、持续改善、人机工程、新项目导入、设备技术规划、设备验收等多个管理模块,目前已在马勒BU2的多个工厂实施推动。
与德国、日本等马勒工厂同事合作,拉动分时投料系统,30余个操作人员减少至10人。
质量管理:
根据IATF16949质量体系要求,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实施质量追溯制度,针对质量痛点反复进行模拟操作,设立不良率为重要KPI指标,加强全员质量管理理念的推广。
应对多次客户审核及第三方审核,主导ISO14001、ISO18001、IATF16949等管理体系的搭建、换版及推动实施,通过大众、通用、福特等多个知名品牌的验厂审核。
设备管理:
搭建、推动TPM等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OEE由2011年的70%提升至2015年的90%,维修成本每年减低约10%,设备故障时间由2011年的300小时/月降低到2019年的90小时/月,模具故障时间由2011年得150小时/月降低到45小时/月。
参与公司设备投资规划、分析、评审及实施工作,对设备投资前景进行风险评估,从经济性、实用性及可靠性等全方位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及专业建议。
主导技术革新,优化设备性能、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持续降低人工成本,每年实施至少15个设备改善及自动化导入项目,工厂注塑设备改进项目每年节省电能节30万元。
工艺优化:
主导注塑工艺改善,通过产线布局优化,由1人操作1台机器改变为一人操作多台机器,操作人员由58人减少至20人。
针对小批多次的生产特点,优化新产品导入流程,提前内部模拟完成工艺、质量、生产等前期验证,客户审核一次通过率、客户节拍均达到100%。
主导PU生产线CIP改善项目,投资7800元,产能提升300%,CIP持续改善每年节约成本100万元。
物流管理:
完成物流布局、配送路线设计、仓库运作支持和产能规划,主导改善项目,减少时间及人工浪费,建立SAP及MES系统,提升物料库存准确率及追溯的透明性。
通过减少空载率、承运商考核、优化运输路线等手段,综合物流成本,平衡成本与服务质量,2019年运输费用全年1200万,同比降低150元。
EHS管理:
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环境、安全生产及员工职业健康等相关规定,组织紧急预案演练,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书,关注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严格执行环保要求,保证企业合规运营。
通过流程化管理,提升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近5年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
2010.12-2012.03 设备工艺经理
负责公司设备设施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及环境安全管理,推动TPM实施,通过工艺改进、设备
改善、自动化设备引进不断提升工厂产品质量及交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