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
2017年11月---至今
培养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 , 建立CAE分析团队 , 健全发动机开发所需3D-CFD、FEA、MBD、NVH分析能力;
主导公司与外咨询公司(RICARDO)合作项目(1.2L-I 3-TGDI,1.6L-I 4-TGDI,1.5L-I 4-TGDI,1.2L-NA)CAE仿
真相关事宜,审核项目CAE计划,监控项目CAE进展,评估分析报告,审查CAE模型交付完整性及模型可重复性;
带领团队解读合作项目CAE报告,解析分析模型,吸收长处,完善CAE分析流程; 解决市场和试验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
项目经验:
主导解决某1.5L-I 4-T发动机排气歧管开裂问题: 经排气歧管供应商断口金相分析锁定断裂由热机械疲劳引起。排气歧管热机械疲劳分析结果与失效现象相符,经过2轮排气歧管结构优化和CAE分析,最终方案预测热机械疲劳寿命满足设计要求,后续排气歧管样件在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和整车试验中没有再发生开裂问题。
主导解决某1.6L-I 4-TGDI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裂纹问题: 该问题在冷热冲击试验中发生,判定为冷却不足导致燃烧室局部温度过高、温度梯度变化剧烈引发的热机械疲劳。指导气缸盖温度场测试(热电偶法),以燃烧仿真、冷却水套CFD 分析结果为输入边界,以温度场测试结果为参考,标定热分析模型,保证温度场计算结果准确性;气缸盖TMF分析结果与失效现象相符;提供气缸盖冷却水套修改建议,CAD设计师改进气缸盖冷却水套,CAE分析验证改进效果;改进后的气缸盖设计方案已通过冷热冲击试验考核。
解决某1.5L-I 4-T发动机在机械可靠性开发试验中发生的附件支架断裂问题: 根据断口形貌初步判断是机械振动引起的疲劳断裂。以振动测试结果作为支架振动疲劳仿真分析的输入,结果显示低疲劳安全系数位置确为断裂位置。以提高振动疲劳安全系数为目的,对存在风险的区域进行结构优化,最终成功解决附件支架的失效问题。
FEV中国
CAE Design Engineer BG
2014年12-月至-2015年02 月 , FEV德国亚琛总部 , 发动机CAE工程师培训
2014年12月---2017年10月
北京
了解FEV发动机正向开发流程,熟悉发动机开发需要的各CAE分析项目的内容、方法和目的;
学习热机械疲劳(TMF)理论知识,掌握排气歧管、气缸盖材料热机械疲劳特征参数识别及材料模型标定的方法;
掌握排气歧管,气缸盖热机械疲劳仿真分析方法;以及以热机械疲劳和高周疲劳分析结果为基础的自动化结构优化方法,提高发动机零件疲劳寿命(疲劳安全系数);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沸腾换热分析和活塞环—— 气缸套传热分析方法,实现使用python语言编写相关的程序工具。
2015年03-月至-2017年10 月 , FEV中国(北京)
参与日本丰田EVA发动机开发项目,在发动机样机气缸盖、气缸体温度场试验测试后,参照测试结果,负责气缸盖,气缸体热分析模型校核、应力分析、高周疲劳分析以及气缸盖热机械疲劳分析;
参与法国P SA某机型动力总成开发项目,负责动力总成模态分析,并通过结构优化提高动力总成一阶纵/横弯曲模态频率和一阶扭转模态频率,避免动力总成发生共振;
负责FAW某机型排气歧管热机械疲劳断裂及法兰漏气问题改善项目,通过热分析、应力分析、热机械疲劳分析复现失效现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出解决方案: 排气歧管结构优化、增加排气歧管金属垫片层数,仿真计算评估改进方案有效性,并通过了发动机可靠性试验验证;
主导DHEC某1.5L-I 4发动机开发CAE支持项目,制定该项目CAE分析实施计划及客户CAE工程师培训计划,管理项目计 划实施情况,主责气缸盖、气缸体、曲轴、连杆等关键零件CAE分析;
参与上海柴油机、绵阳XCE、南京GVG、玉柴、潍柴等客户发动机开发项目,主导FEV中国在各开发项目中负责的部分CAE(FEA)分析项目,如气缸盖、气缸体、曲轴、连杆、排气歧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