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负责混合动力系统匹配优化仿真及能量流控制需求开发工作;
2.负责传统动力及混合动力车型驾驶品质及低频NVH的系统仿真工作;
3.负责建立混动能量流管理、整车驾驶品质及传动系统NVH相关的虚拟分析流程的制定、实施及优化工作;
4.负责混动能量流、驾驶品质及传动系NVH相关仿真分析的项目管理工作。
重点负责项目(非全部):
某强混车型开发(即将量产)
项目描述:公司开发一款高压强混系统,并在A级轿车平台上实现搭载。
主要任务包含:动力系统的优化匹配、能量流控制需求开发、模式切换动力学过程的优化;
使得该混动车型在经济性、动力性、驾驶性和成本上具有超强竞争力。
项目职务:系统集成主管工程师(项目主要参与者)
项目职责:
1.通过系统仿真,遍历了公司产品库中所有可能的动力系统匹配方案(196个),提出可实现的最佳匹配方案;
2.通过集成优化能量流控制策略及硬件物理模型,给能量流控制策略的建立和标定提供支持;
3.通过模式切换动力学模拟,复现及优化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驾驶品质问题;
项目成果:
1.通过系统仿真提出的混动构型、变速箱档位数、速比、电机、电池匹配方案被项目采纳;
2.通过多轮系统优化迭代,该混动系统经济性提升26%,动力性提升30%。
3.通过动力学模拟优化,改进了电机扭矩管理策略,解决了tip-in clunk问题;改进了纯电模式到行车充电模式等模式切换的动力学过程,产品驾驶品质在7分以上。
基于某传统动力车型平台开发两款混合动力demo车型(P0微混、双电机强混)
项目描述:为建立混动车型开发能力,公司开发一款微混demo车型和双电机强混demo车型。
微混车型开发目标:经济性提升11%,动力性不变差;
强混demo车型开发目标:经济性提升25%,动力性提升20%。
项目职务:系统集成主管工程师(项目主要参与者)
项目职责:
1.通过系统仿真,将项目VTS分解到为发动机、电机、电池等关键硬件的性能指标;
2.在公司的硬件库中筛选最佳的系统硬件匹配,提出合理的硬件匹配方案;
3.通过系统仿真,优化车模式切换控制逻辑及边界条件,为车型控制策略开发提供建议。
项目成果:
1.针对两款车型提出的硬件匹配方案均被采纳;
2.经过能量流管理优化,该微混车型节油率达到12.6%,该强混车型节油率达到28%;
3.经过动力性优化,该微混系统各动力性指标较原系统没有变差,该强混系统动力性较原系统提升了22%
系统仿真流程建立及实施
项目描述:为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建立整车能量流及传动系统动力学(整车驾驶品质、传动系NVH、混动系统匹配等)相关的虚拟分析流程,并组织专家开展流程评审工作,推动分析流程介入、影响和改进产品开发。
项目职务:系统集成主管工程师(项目主要参与者)
项目职责:
1.通过参与混动车型开发,建立标准化混合动力系统匹配、动力性、经济性、驾驶性分析流程,并推动流程嵌入混动车型开发流程;
2.通过积累传动系统NVH及整车驾驶品质问题解决经验,建立典型问题风险管控分析体系,推动体系嵌入开发流程;
项目成果:
1.建立了变速箱壳体、齿轴NVH分析流程,包含壳体模态、一米声场、传递误差等8项标准计算,用于管控啸叫及变速箱壳体辐射噪声,并嵌入变速箱开发流程五年,支持两款DCT变速箱量产;
2.建立了传动系统扭转动力学分析流程,包含传动系模态、减振分析等7个标准计算,用于管控rattle风险,嵌入传动系开发流程五年,支持多款量产车型的传动系设计;
3.建立DCT车型低速驾驶品质分析流程,包含开环系统模拟和闭环系统模拟,用于管控DCT车型低速驾驶性问题风险,已于2019年底完成评审,正在试运行。
4.建立混动车型动力系统匹配分析流程,包含动力性计算、经济性计算、驾驶性初步评估等7项标准分析,以支持一款量产混动车型及两款demo车型开发,正在组织专家评审;
5.建立整车驾驶风格分析流程,包含pedal map制定、shift map优化等3项标准计算,正在组织内部专家评审。
某DCT变速箱NVH开发
项目描述:公司对一款DCT产品进行升级,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变速箱齿轴和壳体,进一步改善产品的NVH性能。
项目职务:系统集成工程师
项目职责:
1.通过变速箱壳体模态优化、一米声传函计算、板筋贡献量计算,优化变速箱壳体设计;
2.通过齿轮修型,进一步降低变速箱的静态传递误差;
3.通过集成齿轴系统和壳体模型,优化齿轮传动的动态传递误差;
4.通过传动系分析,以驾驶品质和NVH性能为目标,优化变速箱速比方案;
项目成果:
1.通过系统优化,提出的变速箱速比被项目采纳;
2.对变速箱壳体及齿轮静态和动态传递误差的优化有效降低了发生啸叫的风险,在后期的试验中,没有提示啸叫的抱怨;
3.速比的更改给小油门发动机NVH表现带来的好处(6.5分-7分),同时通过优化标定参数解决了速比更改给驾驶品质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