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采购电子物料的型号,性能,用途和用量(连接器,线材,电源,电子料和结构件);根据公司订单状况,与供应商协定调整物料生产计划,出货计划和运输方式;
2)、收集,整理并分析采购业务相关的数据,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参与采购成本控制和采购过程管理。通过详细记录和分析实际采购成本,配合采购经理与供应商的协商;
3)、管理11家供应商。按周期和需求对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分析并解决物料交付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求供应商按预测用量安排13周的生产出货计划,准备26周物料。同时,根据不同物料的各自情况准备2-3周的安全库存;
4)、根据需求量以及过往实际用量和供应商制定动态供应补充计划,结合库存报表调整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减少呆滞物料的品类和数量,将呆滞物料的清理次数由一年4次降低为一年2次;
5)、每季度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对供应商的产能,交付等项目实施持续改进计划,提升供应商的协同配合;
6)、结合和供应商风险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物料与不同供应商制定风险预案,为关键物料选择替代物料或多家供应商,降低缺料风险。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应对供应商因机器损毁带来的物料短缺风险;
7)、灵活处理供应商的突发事故及状况。在供应商私自转移生产线导致成品率滑坡时,通过调整计划,在仓库内返工,转移订单以及逐步将生产线恢复至原厂等方式降低缺料风险,保证生产运营。
8)、通过竞标,招标,协商议价等方式选择最优供应商,控制采购成本;组织采购工程,研发等部门与供应商合作,通过提升良品率,替换部分零件,改变包装与物流方式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