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制造,采购,技术,品质,运营,海外生产基地等大供应链系统的HR管理工作。主导集团人效提升,薪酬绩效变革,组织发展以及赋能。核心100名干部的管理与激励。具体职责如下:
1、组织变革:结合产能需求倍增和公司供应链发展战略,做好供应链总部/各基地/分厂的组织结构、岗位规划及调整,推进制造升级和大中台战略计划,优化组织分工、授权和流程,实现高效运作。
2、战略规划:组织集团和事业部规划年度经营目标,确定实现路径和重点工作项目,推进经营目标、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所有17级(总监以上)岗位,签署责任制。协同外部资源公司,每季度向高管进行战略,组织盲区,团队管理等管理问题进行辅导培训。向各事业部进行战略解码,明确客户价值,以及年度重点工作。
3、组织诊断:
①组织健康度,通过六个盒子,杨三角等工具,对事业部展开组织健康度评估。
②依据诊断结果,提出改善方案。
4、组织结构设计:聚焦产能提升,设计以精益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体系。基于集团业务线聚焦的战略,优化人工参与度较高的生产线,进行组织架构的精简。迭代岗位职级,职等,定岗定编。
5、重点项目:确定与集团战略落地、业务增长、核心能力建设相关的每年20项重点工作项目,组织研讨落实措施,每周跟进进度,协调资源配合,确保执行到位。
6、薪酬激励:年度人力成本预算,配套经营目标和各类专项任务的奖金激励方案,既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又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潜力。
7、人才招聘:
① 梳理和拓展招聘渠道,引入北森各类人才素质测评,规划了操作流程标准。
② 截至目前,成功招聘总临、总经理及以上人才15人,校招245人,经理及核心工程师65人,优化更新三分之一的关键岗位人才(含内部选拔),队伍素质和胜任能力明显提高。
8、人才培养:针对内部人才缺乏、员工职业发展受阻现状,结合业务发展需求,通过资格评审、素质测评、绩效评价,选拔高潜质员工,规划实施了多期人才发展项目,通过大学集训、导师带教、课题实践、岗位实践和轮换、考试测评、评审验收,内部培养后备人才,支撑业务发展。包括:
① 后备干部计划:开展精英计划(后备总监)/精喜计划(后备经理),培养能胜任总监和经理胜任力要求的储备干部,培养内容包括导师带教、集中培训、轮岗实习、知识考核、胜任能力评估、绩效考核达标,两年共培养和提拔任用180名。
② 制造精英计划:从基层生产管理干部中选拔100人,训练出一支作风顽强、吃苦耐劳,掌握现场生产管理能力,能独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的基层核心,推进集团智能制造升级计划落地,在绍兴做完试点后奔赴全国,带动全国7个基地(配套6000人)开展。
③ 产品经理计划:从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市场人员/销售人员中推荐100名,选拔50人列入培训、带教、课题任务项目,发展产品经理人才。
④ 青喜计划(毕业生):培养245名(两届)应届毕业生,帮助他们在一年内适应、学习和成长为工程师或职能专业岗位,流失率控制在20%以内。
9、战略运营管理:
① 配合事业部制改革,优化总部和各基地/分厂的授权手册、核心运作流程(流程节点职责、周期)等。
② 制定推行了集团质量管理办法,以指标考核、重大事件调查追责、集团联检抽查的方式,促进事业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③ 组织规划了制造升级三年发展战略,推进战略级项目落地,建立业务监控分析机制(包括关键指标、重点工作、 竞争对手分析等),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④ 组织公司经营会议,做好纪要,督促落实,检查反馈。
10、文化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公司风格和发展战略,梳理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诚信,担当,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细化分级的文化考评标准。
① 举办多期文化主题活动(老板谈方向、高管谈落实,员工谈领悟),输出多篇优秀文章。
② 围绕核心文化,收集、整编、宣传推广多个优秀的文化践行案例。
③ 组织18期新员工、2类后备人才文化学习、演示、座谈点评,覆盖所有该类培训班,促进文化的学习和正确理解。
④ 内刊及公众号,每月一期推出。
⑤ 细化文化践行标准,推行文化考评(总监以上半年度,其他员工季度)机制。
⑥ 组织季度读书总结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氛围。
11、考核评价:重新梳理干部的评价标准(总监及以上),强调干部要出业绩/出方法/出人才,有知能、谈执行、带团队、善沟通,认同企业文化,才能出奋斗成果和走的远。
① 胜任力评价:干部胜任能力,由评委(直接和间接上级,人力资源和技术专家组)评价干部的“专业知能、执行落实、团队建设、沟通协调”能力。
② 干部综合评价是绩效指标(经营指标、效率指标)+ 胜任力评价 + 文化践行考评。
12、政府关系和政策项目:在项目申报、政策项目、总部和生产建设用地上,熟悉了政策资源,建立了联络、沟通协调渠道,获得专用总部和产业用地,利用政策优惠政策申报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