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描述:
战略导向: 参与制订公司业务战略及经营决策,打造全生命周期成本及收益模式,利用梯次场景固化,探索打造新能源应用及闭环新商业模式。
模式创新: 探索新能源充电场站的精细化运营及创新盈利模式,具体包括:
1、智能管控: 在充电网络建设及运营推动的同时,探索提供“车+桩+位”的完整系统解决方案,引入大数据监控理念,推动智能监控平台,合理布局并做到蓄能充电参与与不同车型的动态平衡;
2、盈利模式: 开放思维、兼容并蓄,创新推出“自己+开放”模式,推动充电桩的自用及部分社会开放进程,一方面降低网络建造资源投入,同时对于充电桩所有人的利润、成本有积极作用;
3、精细运营: 聚焦“光-储-充-停-网”不同环节,通过智能监控,及时掌控设备状况、用户偏好、用电高峰等情况,及时响应并做到持续优化。
生态圈建设: 推动新能源应用生态圈建设,切入“光-储-充-停-网”环节,探索多渠道、多模式并发的模式,推动新能源车辆市场进入新阶段:
1、从”光”角度,降低电力成本,结合消费者“便捷、经济“诉求,强化消费者信心;
2、从“储“角度 , 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清华成都能源研究院和东吴商学院对电池监控及梯次利用进行预研;与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合作研究新能源电池的放电行为影响、电池性能维护 , 为车联网应用积累数据 , 评估保险UBI应用;
3、聚焦“充+停”整合模式,探索以老旧小区为切入点,对退线区、临停区及周边停车场进行拓展,引入充电、保险、共享出行的生态资源;已与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针对老旧小区停车管理实施方案,合作试点为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及顺义区;
4、探索“停+网”整合模式切入,推动停车及LBS相关CP/SP资源整合,协同市场、技术等团队力量,为戴姆勒、大众MA及捷豹路虎等国际品牌车企提供个人充电服务,提供充电需求整合及出行服务的解决方案。
市场拓展: 开拓围绕新能源出行业务场景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渠道,将合作伙伴内容与服务引入到OS生态;现与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特来电、星星充电及e充网等充电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整体市场的培育及引导,新客户营销、老客户深挖,逐步扩大新能源车充行业的市场份额。
团队管理: 领导公司内部管理团队、组织架构和人才开发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各部门资源,保证信息流通畅通,最大化利用资源;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塑造强化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