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业绩: 电芯化成段工作统筹
一、文件性工作
1.根据先期工艺输入的首版工艺参数、图纸编制 PFC、PFMEA、CC/SC、CP、PI
2.生产作业准备验证表单、防错清单的编制
3.PI文件内容模块标准化:过程控制要求、产品控制要求、防错装置验证、失控反应计划、停电停能源反应计划等
二、化成段新产线qualify
1.参照各工序设备技术协议梳理工艺验证项目清单,策划验证方法,梳理所需资源
2.现场qualify项目的跟进,产线问题点梳理汇总,推动先期设备、厂家优化改善
3.物流运行、设备控制逻辑改善推进、防呆、防错功能也验证以及缺失项的优化推进
4.生产数据本地保存、设备与MES系统的信息交互,数据上传内容缺失项的改善推进
三、产线试产
1.产品合格率提升
每日组织四位一体工程师针对化成段各工序TOP3失效原因进行重点分析,制定改善对策、责任人、时间节点,持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产品一致性提升
建立了化成段关键产品特性数据的日别监控方案(median aver stdev CPK 良品率),以电芯生产批次为主轴的推移图形式,监控化成段生产现状,推动CPK偏低项的持续改善
四、重点改善项目推进
1、化成工艺时长缩短
①注液后高温静置时长缩短
结合电芯注液后不同静置时长的浸润电压变化,分容后的满电界面状态,最终将常温24h浸润时长缩短为12h
②老化工艺优化
degas后高温2d+常温12h+变温6d优化为常温2h+常温4d
结合不同老化天数detalV相关性分析,电芯常温老化4天VS10天、61天的压降偏离相关系数分别为98% 79.4%,显著相关,即常温老化10天、61天可以筛选出的异常电芯,缩短至4天也可识别出
③主导完成了新工艺电芯的安全、长循环,短期性能测试,优化工艺与量产工艺相比整体测试结果无明显差异,个别测试项新工艺有优势
④主导完成了两次试产,生产良率以及取样性能、安全测试结果无量产无明显差异,无合格率偏低项,无风险项
最终新工艺导入了量产,工艺时长较初版参数缩短了5天
2.电芯界面黑斑改善
主导界面黑斑失效原因分析和改善验证
①电解液水分、隔膜透气度、正负极空隙率数据排查、分析-无异常
②烘烤压力降低、注液量增加、芯包干压压力降低-无改善效果
③夹具预充设备硅胶(不同规格硅胶、电芯界面状态确认)设备本身的排气能力(夹具满充界面状态确认)-无异常
④预充流程优化验证:夹具预充增加一次满充,充分产气-无改善效果
⑤热冷压方式优化验证 延长热压时间、增加冷压次数、优化热压压力-无改善效果
⑥degas参数优化验证:延长真空抽气时长-无改善效果
最终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夹具预充-高温陈化-热冷压-degas-分容-老化 ,将动容调整到老化工序以后,通过延长degas后的浸润时长,解决了负极界面黑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