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业绩:
一. 持续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设备最可靠
主要负责加工车间连杆、缸套、曲轴、凸轮轴4个部品共9条生产线(350台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 紧急保全快速响应机制的运行及监管
主导紧急故障时的人员协调及重大长停故障的技术支援。并制定重大故障的再发防止对策,并对故障对策及设备隐患进行闭环管理。
2. 计划保全各个阶段运行管理及优化
包括设备维护基准的建立及优化、计划保全全过程的管理,实现计划保全的PDCA循环,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的结构特性,制定差异化的计划保全策略。
3. 主导推进设备的改善改良
推进常发故障和长停故障的定期分析,采取“技术优先、管理与技术并重”策略,不断地对设备薄弱点进行材料、结构、环境方面的改善改良。
4. 主导推进设备的中长期大修
根据设备结构、使用特性、生产负荷等制定并修订中长期大修计划,并在按照设备大修路线图开展大修工作,防止设备重大周期故障的发生。
5. 日常生产组织保障机制的运行及监管
主要包括设备故障管理例会的推进落实,设备故障预案机制的建立及完善,设备领养体制的落实及完善等。
业绩说明:近四年设备故障累计降低约50%,目前各生产线BDR如下:连杆线3.0%、缸套线1.5%、曲轴线7.0%、凸轮轴线3.5%,部分生产线故障水平已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二. 持续降低库存成本及维修经费,实现成本最优
主要负责全科备件成本管理及备件库房管理相关工作,以生产保障及成本效益为两大目标,实现备件成本的最优化。
在生产保障端主要职责:
1. 设备备件卡的完善及备件图纸的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备件采购及建库标准。
2. 备件补库过程的滚动管理,以及库存消耗大数据模型的动态修正。
3. 备件品质保证和库房帐卡物一致性保证机制的推进,保证在库备件的精准性。
4. 备件应急管理机制运行与完善,实现同行业及供应商的备件信息共享及调拨。
在成本效益端主要职责:
1. 备件的通用化及标准化管理,备件消耗异常的分析,长库龄备件的管理等。
2. 备件国产化及修旧利废推进,采购渠道优化等。
3. 设备结构改善、备件工艺改善、使用环境改善等,提升备件使用寿命。
业绩说明:通过以上成本管理策略,修旧利废及Tdc降成本节约金额3000万/年,近四年库存成本递减30%,库资比约1.5%,居同行业前列。
三、 持续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最强
负责保全工程师能力培养:
1. 专业业务能力培养:工程师专业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构建,包括技术论坛,课题攻关、专项技术培养等。
2. 业务变革能力培养:定期展开QC手法、技术成果转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能力提升等。
3. 业务传承能力培养:定期开展技能员培训,专业技术论文的发表,设备原理原则发表等。
负责保全技能员能力培养:
1. 共通基础技能培养:通过RTC集训的方式,提升员工对气动系统、液压系统、各类数控系统、机器人等共通基本技能的掌握。
2. 设备固有技能提升:各类设备固有技能知识体系构建,通过作业指导书制作与讲授、故障模拟演练、故障复盘等提升员工固有技能。
业绩说明:担任系长期间,团队成员获得职工技能大赛12人次,省级以上QC发表一等奖4人次,专利专有技术5项,日产全球技能竞赛3人次。
四、 TPM推进与管理
全面负责公司TPM推进,以无限追求OEE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KPI指标的有效设定及标杆活动为推进手段,构建TPM活动体系
1. 自主保全方面:①初期清扫清洁、紧固加油,②设备基本原理原则的掌握、简易易损件更换及基础维护能力提升,③作业的标准化及自主管理设备
2. 计划保全方面:①设备的完好性复原,②设备缺陷改善改良,③设备自动化效率提升,④设备智能化建设
业绩说明:目前公司各车间TPM已全面进入四阶段
五、团队建设
主要负责紧急保全班、计划保全班、备件管理班三个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1.建立及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展开KPI的设定和评价,并对KPI不达的项目进行辅导,促进目标的达成。定期开展员工士气提升活动。
2.定期开展班组管理诊断和QMS体系自查审核,从TPM活动、现场管理、保全管理、故障递减、技能提升、备件管理、新车新设备等方面提升班组长管理技能。
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演练活动,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不断消除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六、掌握技能 专业技能:数控机床:车床、磨床、加工中心、测量设备、机器人、清洗机、激光机、压装设备、淬火设备、视觉识别、AGV等;数控系统:FANUC数控系统、三菱数控系统、MAZAK数控系统 管理技能:V-UP管理、PDCA管理、QC七工具、QMS体系管理、项目管理、贝尔宾团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