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责:
涉及产品:行车监控记录仪系列、货运部标机等
作为质量负责人,从0-1 搭建了质量组织架构及建设了完整的端到端的质量保障体系,客户可用率>98%,研发质量事故数减少90%+,生产直通率提升10%+,售后故障率下降10%+
1. 处置线上运营的质量异常设备(综合考虑质量风险大,给出全量召回决策),参与供应商谈判,提供质量弹药,最终追回损失及供应商禁用
2. 早期代工厂能力较差,交付质量水平低,通过事后增加人力检验来拦截异常,中期对代工厂进行质量赋能,提高代工厂的全面质量意识及质量人员的质量技能,通过事前预防提升交付质量;供应商能力、质量管理成本关系模型:特定质量水平条件下,供应商质量能力越强,质量管理成本越低
3. 重构硬件开发流程,借鉴IPD流程制定不同节点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度量标准,着重增加有效的验收和评审机制,第二代产品整体质量及开发效率大幅提升产品的
4. 主导国际化客户质量协议的制定,依据不同环境制作相应的质量控制目标并实施,助力业务达成
5. 为解决运营质量黑洞问题,看清质量真实水平,参考体检逻辑,主导搭建了可视化质量管理系统,包括:桔视安装助手、健康监控平台、MES制造数据看板
6. 质量持续提升,通过售后流程以及线上监控工具的搭建,复盘质量异常沉淀质量故障库,对研发/材料/整机进行赋能,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7. 确定质量目标,拆解质量不同只能目标,内建质量能力和意识,持续优化质量标准和体系,落成方法论,不断通过沟通了解组织人员能力分布,量体裁衣进行能力学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