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概述:公司主营社交产品,入职时业务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及品牌部也刚成立,初期重点工作为广告创意与投放,伴随业务发展,团队由10人扩充至50+,重点工作调整为品牌营销,以线上渠道为主,线下渠道为辅,打造MCN矩阵,树立对外形象,建立行业标杆。
体系建设:从0到1搭建创意营销部组织架构、运营流程,部门从2人扩展至30人;重新定义品牌属性、人群画像,更新品牌slogan,客群受众由小众中高端人群扩展至女性及95后年轻群体。
数字营销:基于品牌,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等主流线上渠道进行广告投放、创意玩法裂变,线上用户转化率提升10%。实现新媒体矩阵营销模式,侧面提升拉新、品牌美誉度、用户转化等数据唯独。
品牌公关:以事件为核心,在新华网/凤凰网/央广网/中国共青团等头部媒体进行稿件发放,提升品牌美誉度及曝光度。
跨界合作:聚焦受众人群,通过线上线下跨界合作、影视植入、明星植入提升品牌声量,拉新用户。
a.线上合作:把控联合营销话题、H5/海报/图文文章等策划创意,软性植入爱奇艺、优酷、腾讯、综艺及影视剧,设置奖励机制,引发客户裂变,均季度曝光量达3亿。
b.线下合作:与草莓音乐节/迪士尼乐园/EDC/LIFEHOUSE形成线下活动及产品合作,打造夹机站、咖啡等主题店。
事件营销:体年度campaign规划,以项目负责人决策统筹双旦营销、36城出逃夜活动,项目曝光达5亿,自然新增用户提升5%-10%,百度搜索指数搜索热词变更为活动关键词,打造微博热搜及3篇十万+文章,提升站内活跃度,拉动DAU上浮。
媒介投放:依据品牌阶段性需要,不断优化投放渠道,主导抖音TopView投放、微博品牌投放、电视剧植入、综艺投放、地铁投放、影院映前广告投放,利用不同的投放手段,完成阶段性品牌事件曝光及拉升目标。
成本控制:优化创意广告,对接投放形式,优化拉新成本,提升用户留存,获客拉新成本降低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