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前视2D目标检测 2020年11月 – 至今
担任角色:项目负责人
项目内容:对车载前视场景中的目标(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标志等)进行检测,负责模型开发,成
功落地到公司自研芯片和其他芯片中,持续进行版本优化迭代,解决项目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量化误差偏大、检测框稳定性、类别切换、边框漂移、误检和漏检等bad-case问题),跟进目标检测前研进展,落地到实际项
目中。
项目成果:模型成功应用在零跑T03/C11/C01等车型上,通过xx万公里路测,对标友商有明显优势
◆ 项目2:新平台舱外算法开发&旧平台舱外算法升级 2022年7月 – 至今
担任角色:舱外算法组长/前视多任务模型开发优化负责人
项目内容:基于新平台TDA4芯片特性,制定开发技术路线,带领舱外团队开发包括前视2D目标检测和车道
线检测多任务模型,车尾多任务模型4合一,细分类多任务模型4合一, 盲区目标检测模型4合一。解决多
任务训练、四合一训练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公司自研芯片的老平台,把控整个舱外算法版本计划,根据实际
业务需求,指导整个舱外算法进行持续迭代升级。
项目成果:新平台成功部署在零跑中高端车系上,整体效果优于之前公司自研芯片上的效果,带领团队迅速成
长。老平台算法持续迭代升级,支持零跑汽车实现NOA功能的L3级别自动驾驶。前视多任务模型重点优化车
道线分支的检出和误检,道路边界分支关键点的准确性,并利用半监督技术实现数据集的初步同源。
◆ 项目3:单目3D目标检测算法开发与优化 2020年3月 – 2020年11月
担任角色:项目负责人
项目内容:基于1阶段前视2D目标检测提供的检测框,实现车尾、朝向回归和关键点检测,制定更加合理的车
尾框标注规则,实现高精度稳定的车尾回归,通过检测机动车前后轮与地面接触点,更好地确定车辆位置和行
驶方向。
项目成果:实现低成本单目3D方案,车尾宽度误差3%以内,角度误差3°左右,为后续实现高精度的测距提
供有力支持。
◆ 项目4:第2阶段边框精调与分类 2019年7月 – 2020年3月
担任角色:项目负责人
项目内容:基于1阶段前视2D目标检测提供的检测框,进行2阶段的目标边框精调、正负样本判断。
项目成果:改进roipooling和改进smooth L1,实现更高精度的回归。并在一定程度抑制第1阶段产生的误检,
map50提升0.87个点,map80提升1.2个点,并通过在线实时目标框筛选降低第2阶段的推理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