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
1. 负责新产品的试产及导入跟进,收集试产及导入问题点,提高自动化作业程度,提升产品优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 产品 DOE 验证,工艺参数管控,ENW&SOP 编辑以及审核发放,线上 MES 异常报错处理,现场工艺优化提升产品良率。
3. 对现场员工进行 LPA 审核,Hi pot 电芯以及带电电芯拆解分析,跟进拉线界面料并拆解分析,编写改善报告。
4. 负责 Y2&Y5&Y6 基地建设设备 Qualify 验收,对接供应商等合理安排人力完成设备验收,提升验收质量与进度, 提前发现设备异常,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艺成本。
5. 现场外观不良品判定并处理,现场员工培训指导、监督并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工艺技术问题,完成产品工艺验 证及过程管控。
6. 负责电解液污染&外观排查改善项目,负责日常拉线异常处理。
7. 熟练使用 JMP、Minitab 等工程分析软件,监控各工序关键参数,提前发现并分析异常,降低风险点,提升产品
优率。
8. 负责 Y5 工厂每周周报编写和汇总,每日数据汇报 Y5 工厂 YU 以及 QRQC 达成情况。
电解液改善项:
1.OCV 负极壳体电压不良:
描述:电芯表面电解液结晶与测试探针脏污,导致壳体不良比例达到 0.41%。设备未设置报警,壳体不良 E 区排出,现场 PRD 员工发现后有滞后性。
措施:要求 ME 对拉线所有 OCV 机台设置壳体电压实时报警功能。编写壳体电压不良反应计划,现场培训 PRD 员工
设备报警时用酒精擦拭壳体及探针。注液 ME 加长废液管道长度,增加定位避免接口出松动滴残液。
2.电解液喷液:
1)描述:电解液喷液到顶盖、防爆阀,导致电芯顶部和电芯大面腐蚀。
措施:排查制程数据,排查库位集中性,排查现场发现喷液状态为充氦压力过大,从 0 降低至-5 ,喷液状态明显得
到改善。
2)描述:膜内异物为注液过程中喷液,导致外观不良比例达到 0.35%。
措施:现场分析膜内异物为电解液腐蚀导致,收集条码排查制程数据,排查库位集中性发现是都出自一次注液二转盘 5 杯号和 7 杯号,由于 248 电芯电解液结晶速度快,在停机待料过程中注液嘴上的电解液会结晶,来料注液时结晶 会导致注液嘴密封性不良,导致喷液和溢液,联合现场人员增加 5S 清洁,并将开班即检改为开机即检,减少注液 嘴密封不良导致喷液溢液,并排查注液嘴老化,预防老化带来的注液密封性不良,导致电芯表面腐蚀或注液正压注 液时漏液等不良。
3.电解液浸润改善:
描述:280Ah 电芯拆解内部浸润不良。
措施:排查库位集中性,进料口下排位置库位温度不均,库位温度平均温度接近下限,温度过低电解液流动性变差, 在同等浸润时间里,达不到良好的浸润效果,联合 ME 在库位进料口增加温度探针,实时监控库内温度变化,避免 监控死角温度失控,降低因温度失控导致不良发生的风险,上调库位平均温度保持至 46℃。
改善项目:
1. 描述:化成库位初期阶段维护不成熟&厂房温度不受控,电芯因设备原因导致不良比例约 2.89%。
措施:保护参数设置错误,报废电压异常,CP 中放电电压下限为 1.9V,设置保护参数应为 1.85V,低于下限 50mV, 实际设置为 1.95V,要求重新同步横展其他拉线。初始温度低于下限 40℃,设备不下放流程的防呆措施,降低 整盘温度 NG 比例。
2. 描述:包膜下仓膜内异物,膜内异物主要电芯表面存在金属碎屑和 5S 清洁不到位附着在电芯表面的异物等,直接导致原材料浪费,电芯生产成本增高,且不良电芯外包膜需要重新撕膜返工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
措施:经过排查分析发现电芯 表面异物经过包膜机毛刷后清洁效果不佳,于是联合 ME 导入毛刷清洁前增加一道风刀清洁工序,用 高压气体对电芯表面异物进行吹扫,减少异物附着电芯表面,并在设备内电芯通道粘贴粘 尘垫,防止 清洁下来的异物造成二次污染。
3. 描述:二次氦检后人工挑选电芯发现电芯顶部 R 角批量撞伤,现场夹具等物流线拉带全面排查,化成后龙门物
流线拉带与二次注液机进料口拉带距离过宽并歪斜,导致电芯在衔接口歪斜顶部 R 角直接撞上物流线支撑杆.
措施:联合 ME 对物流线衔接处拉带距离调整,防止体积较小电芯在物流线衔接处撞伤并增加导辊纠偏。根据 设备风险点制定设备撞伤风险 checklist,联合 ME PRD 对设备夹具进行编号目视化管理,定期要求 PRD 按撞伤 风险 checklist 进行点检并记录点检结果。
4. 描述:电芯在拉带上运转过程中,拉带速度过快,导致电芯在拉带节点与挡板发生碰撞,电芯剧烈摇晃, 导致 电解液从注液嘴溢出,污染顶盖防爆阀。
措施:降低拉带运转速度,导入电芯二阶减速感应器,感应到电芯快到拉带节点出提前二阶降速,减少电芯摇晃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