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
1、全面负责除财务外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
2、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并确保达成。
3、落实并监督公司的年度财务经营预算管控及年度收益的达成。
4、公司各项中重大决策,制定可行性方案,带领并指导监督下级实现方案。
5、定期向集团瑞士总部汇报经营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情况、机构和人员调配情况及其它重大事项。
6、建立、完善、优化企业制度、标准、流程等管理体系,从而建立健全企业统一的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
7、市场信息收集、分析、调研,把握产品发展方向,统筹组织规划公司新产品开发规划,并监督相关部门执行到位。
8、市场销售规划及布局、开发拓展;
完善销售管理体系及销售团队建设。
9、公司信息化建设,主导公司ERP系统的升级及PLM开发项目软件的实施。
10、建立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供应能力,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11、建立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确保公司管理体系及人才储备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12、推进设计开发的标准化、模块化管理,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13、主持召开经营管理会议,听取各部门汇报,分析、总结、指导各部门工作。
业绩:
1、刚进入公司时发现由于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公司利润率在逐步下降,销售额虽然快速增长,但从每年销售额曲线图来看有放缓的趋势。
改善的措施:
①、根据全国产业分布及发展水平明确重点区域市场,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并在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城市布设展厅来加强重点市场的推广力度。
②、通过企业VI设计、网站优化、多媒体推广平台建立及加大线下各推广平台力度等措施提高公司曝光率,并通过企业VI设计将公司统一形象高频次强势植入客户大脑,从而提高公司知名度。
③、推动建立跨部门的大客户开发项目组,集中优势资源公关大客户,使大客户成交率大幅提升。
,并亲自担任项目组组长,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得以使新产品快速投放市场,赢得先机,打开了销售局面,赢得了大批优质的大客户。
⑤、推进产品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提高设计生产的效***椭柿恳约疤岣吡闩浼耐ㄓ眯裕钪战档涂獯妗⒉晒撼善贰⒈ǚ稀通过以上多举措使销售额增长率在原基础上提高10%以上,最终使每年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利润率增长5%以上。
2、出货准时率较低,只有75%。
影响出货不准时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生产运营模式存在问题;二是供应商、采购部本身问题导致采购物料准时交货率低;三是设计的效率低及质量问题。
改善措施如下:
①、改变运营模式,生产运作由原来的跟着订单走改变为计划式生产即通过对历史销售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每种机型、每种零件每月的需求量来确定常规机型和常用通用件的备库量,再跟进仓库备库数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计划式生产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②、对外建立完善供应商开发、指导、考评机制及淘汰机制,确保供应商符合公司要求;对内完善采购部的制度、流程、作业标准及考核、奖惩制度。
③、推进产品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提高设计、生产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最终使准时出货率提高22%,准时出货率达97%以上。
3、成本偏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设计出错,导致配件报废或返工;二是零配件的共用率(通用率)低,无法形成批量生产、批量采购,导致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偏高;三是设计的优化程度不够,导致成本偏高;四是采购的议价能力差。
改善措施:
①、规范设计开发流程,确保设计质量。
②、推进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提高设计质量、设计效率以及零部件的通用率,从而形成批量生产和批量采购,降低生产和采购成本。
③、通过推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管理以及跨部门的设计评审,优化设计结构,从而降低成本。
④、工艺部根据核算制定价格标准,再由采购部谈价,最终谈成的价格必须经工艺核准签批,必要时工艺参与谈价。
⑤、制定奖惩机制,对于采购成本降低的给予相关人员奖励。
为此每年为公司成本降低三千六百多万元。
4.在品质管理方面:从事前控制、事中执行、事后数据分析三个阶段来完善、提高过程品质保证能力和管控能力,从而使品质管理从传统的品质检验向品质预防和品质管控转变。使检验合格率提高20%,客户投诉次数下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