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为满足C2M和B2M场景下小批量生产、个性化的需求、快速反应的交货,打造智能柔性供应链。(一套基于MOM/MES的打通产业链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酷拓供应链云平台协同品牌方的订单需求、生产工厂的工艺和产能、供应商物料供应,达到减少库存风险,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目标。通过移动端接单交付。利用大数据和算法进行优化排产,应用工业机器人(AGV、AMR)创建矩阵式柔性制造生产系统及智能制造车间。
产品功能覆盖了客户管理、销售订单管理、物料管理、BOM、工艺管理、工艺路线、人员技能画像、生产订单管理、生产计划(MRP+APS+AGV调度)、AI调度算法、设备管理(工艺下发参数下发和设备运行数据实时反馈)、生产订单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工厂地图、大数据报表、可视化智能决策系统。
工作内容和成果:
产品经理:
做为产品负责人,经历了3年半时间,从0到1的打造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系统,包括SCM、ERP、MES、APS等功能。使用中台+微服务架构,应用最小可用原型(MVP)和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方法,对业务进行解耦和对数据复用。负责客户洞察、竞争分析、识别关键需求、产品需求分析、产品架构设计、方案设计、需求管理、商业模式设计。制定产品Roadmap和跟踪 Roadmap 的执行。推动产品功能实现,跟进项目进度,与内外部团队高效沟通,完成从抽象想法到具象功能落地。保证产品上线质量,严格把控产
品体验。
关键方案:抽象出供应链端到端的业务模型。设计出工人技能与生产工艺匹配的规则。通过工作分解及派单算法优化,使用优化算法解决生产计划排程。避开了传统APS的线性规划难题(NP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工人的技能画像,与待做任务做优化匹配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工厂地图构建出工厂运行情况、工位运行情况、物料运行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完整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Twin)。每个工位配置PAD,通过PAD下发生产任务及生产工艺。工人通过PAD进行生产现场工作情况反馈和交互。系统与物联网设备间实时进行工艺参数的下发和运行数据的上传、分析和决策跟踪。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移动的数字办公。实时将订单生产状态同步到客户微信端。公司运营数
据实时同步到移动端。支持多组织、多角色、全产业链信息共享的智能制造云平台。
产品运营效果:
从独自负责产品全部工作到组建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团队。(直接下属11人:产品和测试5人、厂长2人、工艺负责人2 人、生产计划2人)。构建需求池管理和产品协作迭代机制,驱动开发团队,达到每周迭代一次的高效交付。将行业的交货期从30-90天缩短到7天。将最小订货批量从行业500件起订,缩小到50件。完成了国内首条全AGV进行优化物料和设备运输的矩阵式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建设。对标阿里犀牛智造和KUKA的矩阵式生产车间。类似于KUKA的矩阵式生产车间理念,但比KUKA提出的理念要早,并且率先投入到了生产一线。
将解决方案应用于数家行业头部品牌(红豆、以纯、曼妮芬、上海国利等)。
自建投产两家智能制造工厂(北京亦庄和江苏南通),总员工数350人,实现月产值 500 万元。通过美国GIII集团验厂,并交付C&A、GIII、PVH集团、Tanni、依文等品牌订单。
公司三轮融资总额度 3000万元。获得北京亦庄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江苏南通“能达杯”杯创业大赛一等奖和“星湖计划”200万元政府政策扶植资金。做为专利发明人获得《加工生产系统CN211882428U》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