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调查工厂的改善机会,开展工业工程,精益改善的研究项目和实施:生产计划,排程,生产布局及生产批量优化,供应链优化
· 使用成组技术提高设备柔性。减少刀具,夹具换件调整时间,设备使用率从40-50% 提高到70-80%
多品种小批量是航空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征。频繁的,耗时的换件调整不仅使加工中心的稼动率降低,而且换件调整中工人的操作失误容易造成废品,甚至损坏设备,例如因为输入错误的刀具补偿,造成撞刀,打坏主轴。这个项目通过建立合理的零件分组,每一组包括大约20多种零件。把每组零件分配到一台加工中心,并且同时找到一组少于刀库最大容量的刀具永久的放置在这台加工中心的刀库中。使得这台加工中心在换件的时候不用考虑刀具的换装,因为需要的全部刀具已经在刀库中设置好。同时考虑如果多个零件共用一套夹具,应该把这些零件分配在一台加工中心以减少换夹具的机会。同时考虑多台加工中心分配的零件负荷应该尽量均衡。因为有多种维度的约束条件存在,所以通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来求解。
· 装配工段生产排程优化模型算法开发。均衡操作工负荷,提高按时交付
· 使用基于时间窗口的生产排程优化,缩短换件调整时间,提高设备使用率
某个零件需要在不同的加工工序三次使用同一台关键设备,每个工序换装夹具耗时几个小时。项目之前每次加工的批次是1件,这造成在这台关键设备的工人需要频繁地换装不同工序的夹具。一件流造成这台关键设备的稼动率非常低,工人忙碌,但是机器不出活。订单不能按时完工。这个项目提出两点改正措施,第一,生产批量从1件增加到2件,最终增加到4件。第二,这台设备在进行某道工序加工即将完成的时候要去前道工序查看这种零件的状态,如果很快可以流到这道工序,那么宁肯停机等待,也不换装夹具加工别的工序。这种概念看似和精益背道而驰,实际上有效地提高了这台关键设备的使用效率,使这台设备可以按时完成订单。
· 去毛刺工序的标准作业项目,制定去毛刺工序质量标准,降低返工率达75%
· 开发基于Excel的仿真模型,研究比较最佳的原材料补货方式,考虑采购周期的不确定性。
· 工厂根本原因和纠正预防措施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