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制冷自控元件、电制冷式中央空调主机(含商用、特种、军用空调)和末端设备、热交换器、冷藏冷冻设备及压力容器等产品的上市公司(股票简称: 盾安环境;股票代码: 002011,2004年7月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7年12月,公司向浙江盾安精工集团有限公司发行9000万股股票购买其制冷配件资产,完成盾安旗下制冷产业的整体上市。2009年9月,非公开发行股票5000万股票,使公司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是制冷配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截止阀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为核电站配套生产核级空调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公司先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首批39家“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福布斯亚洲》“最佳中小上市企业”(即亚太地区最好的200家上市公司之一)、“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国冷冻空调设备行业标准化先进集体”等荣誉。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产业升级转型的战略方向,致力于为社会提供节能、环保、智能、健康的人工环境系统,通过新市场、新领域、新产品的积极开拓和和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公司获得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旗下拥有制冷配件、环境优化与系统集成、热工与冷链、新能源四大块产业,并分别以事业部模式运营。公司下辖盾安禾田、盾安机械、珠海华宇、苏州华越、天津华信、重庆华超、安徽华海、盾安国贸、盾安(泰国)金属、盾安(美国)精工、盾安机电、合肥通冷、盾安换热器、杭州赛富特、内蒙光伏、太原炬能等10多家控股子公司。
2015-10 至 今 技术部部长
工作职责和业绩:
职责:
1. 负责技术路线图及新产品开发规划的制定;
2. 按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管理新产品创新项目;
3. 负责新品的产业化工作;
4. 负责新品试制质量管理;
5. 负责新产品市场推广技术方案与技术支持;
6. 负责部门员工培训与日常工作督导。
业绩:
1. 两年内,5款新品成功批量销售,最低毛利率大于30%,未来年销售额>800万元;
2. 获得专利30余项;
3. 搭建了材料类技术研发成果数据库,并担任公司级内训师;
4. 期间,部门承担集团战略级项目3项,全部批量交付;
5. 个人获集团级管理先进奖、团队先进两次、集团创新项目奖一次;
6. 所开发新品获得2014年、2015年制冷展创新产品奖。
2013-10 至 2015-09 技术研发经理
工作职责和业绩:
A.材料、电机、流体、系统等共性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审核/指导实施;
B.负责共性技术项目管理;
C.组织最新共性技术的预研;
D.组织收集工厂共性技术问题,成立项目组,立项解决;
E.针对客户反馈技术难题,组织专项工程师立项解决;
F.组织公司产品与竞争对手对标分析,寻找共性差距,立项优化;
G.负责部门员工工作的日常管理;
H. 负责事业部产品材料技术难题攻关解决。
2012-03 至 2013-10 材料工程师
工作职责和业绩:
事业部现有量产品材料的优化与新材料替换,分析量产品常见材料不良并出具解决方案,新产品材料选型研究及验证,新材料预研,共性工具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组织安排共性技术组成员(系统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对现有技术难题进行专项技术攻关。
1)主持制定企业铜合金微量元素标准: 2012年公司某类主要铜合金制冷配件(月销量达500万只)出现大批量开裂,不良率由500ppm增至近2000ppm。通过对开裂不良(夹杂、应力腐蚀、过热等)类型进行分析,从铜合金元素组成、金相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工艺条件等角度入手,最终确定了材料元素控制不当为主要原因,通过对铜合金微量元素进行重新控制,开裂不良率由近2000ppm将至近300ppm,达到历史最优水平。
2)参与解决铅黄铜零件氨熏应力开裂改善项目: 由于热加工(锻压、焊接等)、机械加工等残余应力,导致公司某主要产品氨熏近100%开裂。通过利用DOE,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重点工序进行验证,同时结合X射线法等检测残余应力,最终确定焊接冷却方式、退火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通过工艺优化成功使得氨熏合格率明显改善。
3)解决量产品常见材料问题: 如奥氏体不锈钢冷加工磁性及消除,多孔吸附材料与新型制冷剂的匹配选型(孔隙、比表面积、极性、化学兼容性等),常见密封材料(PTFE、PA、HNBR、CR)与制冷剂的匹配选型,低银/无银焊料的选型(元素、熔点、渗透率/熔深、焊接强度、工艺条件)。
4)组织推进事业部产品DFMEA项目: 经过前期项目策划(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标准分析表单以及实操性案例)、培训宣贯、项目实施及项目总结等过程成功在事业部(9个制造部)推进实施DFMEA项目,填补了事业部产品DFMEA分析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