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于深圳,专业从事电子电路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通讯设备、服务器、工控等电子信息领域,具有深圳、珠海、苏州、江门等多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公司2016年在深圳上市,股票代码:002815,营收60亿(含非上市部分75亿左右),市值120亿,5500余人。
职责业绩: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经历分散管控、三支柱(COE、SSC、HRBP)、集中管控等阶段,集团下属各公司无人力资源等平台管理,为比较特殊的集团化管理模式。集团运营管理强调标杆管理、量化价值、责任到人等原则及方法论,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和作用。人力资源等平台部门属于典型的“业务驱动型”管理,与经营业务结合得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业务影响力。
一、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研讨完善战略规划的工具,组织各工厂进行洞察、分析、制定五年战略规划SP及年度经营计划BP,主持经营分析会、经营专项任务令、工段标准化管理的跟进落实,推动董事长主导的运营改善(职责至公司成立独立的运营管理部)。战略规划、运营管理与HR的打通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更加聚焦战略与业务。
二、负责的人力资源职责:
1、集团COE管理:全面负责集团组织发展与人才供应、绩效与薪酬、企业文化与人才发展的统筹与管理,集团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企业文化等专业线主要负责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变革、组织战略规划等项目,打造能持续支撑公司打胜仗的高绩效团队,落实董事长的重大决策及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的制定。
2、集团子公司管理:全面负责集团股份公司、深圳、珠海、大连、江门等各下属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集团驻各区域人力资源主要负责对子公司业务的支撑,人才的引进及薪酬利润率、单位薪酬成本、人工占产值比、人均产值等指标的管控和提升。
3、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人力资源下设“管理标准化小组”,包括合理化建议、管理标准化、IE流程、人效提升等,通过将管理问题层层往下拆等方法论,推动标准工时、人工成本管控、现场管理等模型的复制推广,并组织形成管理SOP,沉淀为公司知识库。
三、负责的重点专项:
1、人效提升:在集团成本压力及公司人工震荡的情况下,2019年从深圳工厂开始,与深圳工厂管理团队、财务等,总结提炼出一套人工成本“事前”管控的有效方法,做到人工成本从2019年1月13.61%、2月21.97%、3月15.69%、4月14.57%、5月13.36%、6月15.45%、7月16.14%…的震荡状态,到2020年1月20.55%、2月16.59%、3月15.51%、4月14.89%、5月13.45%、6月12.91%、7月12.84%…的持续稳定、受控状态,并将“事前”管控的方法形成模型,向集团各工厂进行推广,使人工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误差精确到0.3%至1%,有效支撑公司的成本预算的落地并持续改善。
2、人才建设:2020年在公司二厂经营持续亏损、组织不稳定、管理人员离职率超过100%的情况下,从组织、流程、人员、激励等方面,在工厂及各部门的支持下,理顺二厂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人效、降成本,有效支撑公司主导二厂的管理改善。最终与各部门一道,支撑董事长推动公司二厂实现扭亏为盈,人力资源管理步入正轨。
3、体系建设:负责公司组织及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责任到人、凭贡献定报酬、末位淘汰,推动转身计划、人才梯队、后备队伍建设等机制,加持绩效变革、激励、发展等举措,搭建组织建设、人才建设与价值链管理的互锁互通,盘活人才队伍,激发组织活力,人均产值从2019年的83.27万/人,提升到2021年的111.01万/人。
四、管理变革及体系搭建: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SP、年度商业计划BP,深度与华为专家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经营分析、流程梳理、组织设计、职位职级、人岗匹配、绩效薪酬、长期激励等从战略到执行的变革及体系搭建。
1、BLM模型下的战略规划SP/BP
(1)背景:公司一直以目标当战略,缺乏差距分析、市场洞察、实施路径,导致战略与经营脱节等问题。
(2)变革:通过BLM模型,进行差距分析(业绩差距、机会差距)→市场洞察(宏观分析、竞争分析、客户分析)→战略意图(愿景、战略目标、近期目标)→创新焦点(未来业务组合、创新模式)→业务设计(客户选择、价值主张、战略控制点等)→关键任务(支撑业务设计的实现等)→组织(流程梳理、组织结构等)→岗位/人才(岗位设计、人才盘点等)→文化/激励(绩效设计、激励机制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有承接的战略规划SP/年度商业计划BP,人力资源变革为保障,确保战略/年度经营目标的落地。
2、从总结会到聚焦BP的经营分析会
(1)背景:集团月度会议,一直以公司/部门工作汇报为主,报喜不报忧,掩藏问题,点状分析,无法系统性聚焦经营目标。
(2)变革:确定经营分析主报告(聚焦年度经营目标,分析主要问题)→确定业务报告(聚焦主报告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及回应,与问题无关的公司/部门工作不在集团月度会议上汇报)→输出任务令(每月刷新经营与目标的差距,锁定确定性机会、风险性机会、线索性机会,进行预测分析,落实任务令打胜仗)
3、基于业务的组织体系搭建
(1)背景:战略确定了,组织就是关键,故需要基于战略的组织支撑;公司组织结构为功能性组织,过程中谁管得比较好,就划给谁管理,组织无法基于业务有效支撑战略。
(2)变革:现状问题→战略对接→确定管控模式(运营管控)→选择组织形态(流程型组织)→业务流程梳理(绘制业务流程图)→确定组织结构及分授权→确定部门定位及职责(确定权责边界)。
4、职位职级与AT管理体系
(1)背景:组织确定了,人才就是关键。公司多年以来不断发展和转型,职位与职级未能得到相应的梳理和刷新,同时权力未能授在流程上,职位职级等评议仅由上级进行,无法保证客观、公平、公正和全面。
(2)变革:管理序列及专业序列规划→职位职级称重(HAY岗位价值评估法)→行政管理团队设置(建议权/审核权、评议权、否决权分立,集体评议、团队决策、分权制衡)→人岗匹配(职级是打出来,不是封出来的,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
5、基于人才的激励体系
(1)背景:人才确定了,激励就是关键。公司多年沿用的绩效考核、固定奖金,已不能激发组织活力,支撑战略的实现。
(2)变革:战略解码→项目①:组织绩效分解(平衡记分卡BSC)→个人绩效(PBC,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价值链管理中重要环节)→项目②:奖金包(基于公司收入/利润/回款生成,获取分灶到组织,分享激励到个人,鼓励多劳多得,人少多分钱)→项目③:工资框架及工资包(基于职位职级,结合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优化工资结构及薪级,确定吸引及留住人才,同时结合人效,确保工资总额管控,保障公司效益)。
6、股权激励专项
根据公司长期激励项目的背景及目标,负责组织公司长期激励项目访谈、同行标杆企业及周边企业长期激励项目调研对标、研讨及决策公司长期激励方案(目标、工具、对象、来源、总量、价格、条件、时间等)并组织实施,确保公司长期激励符合公司财务预算、承载公司战略、促进业绩增长,同时激励力度具有竞争力、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长期奋斗。
五、行政管理(兼):
全面负责集团车队、保洁、食堂、宿舍、员工超市、仓储等标准化管理。
六、关务管理(兼):
全面负责集团各公司进出口事务管理。
七、安全管理(兼):
全面负责公司保安巡逻、生产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