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焊装车间、涂装车间、车架车间、总装车间、制造技术、质量管理部、工厂智能信息化系统开发(大数据、IOT、数字孪生、5G数据运行等)与运行、欧航中卡、欧曼重卡新产品转产验证、试生产,零部件属地化开发及VMI/RDC智能物流规划与运营。
主要工作:
1 工厂工艺技术、工序车间、产品转产、工艺降本的运营管理、质量过程监控与运行管理,质量指标监控、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成本运营等。
②安全环保管理管理:安全环境体系建设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创建与保持工作、建设项目三同时合规性评审(设计、建设、验收三个阶段)、监督、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环境绩效指标管理、三废治理设备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检测与控制管理
③精益制造推进管理:绩效体系管理、人才培养管理、BPD/分层审核管理、班组建设推进管理目视化管理、文化建设。
③设备能源管理:设备、能源、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搭建与运行过程管理、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备件种类及库存量的给定管理
④生产效率及成本管理:可动率提升管理、生产瓶颈工序梳理、分析与改善、报交效率提升管理、年度制造成本降低策划、公司级重大降降成本课题的开展与推动。
⑤零部件属地化开发、试装、验证及批量切换,物流存储及智能上线排产与运行。
长沙超卡智能工厂规划实施状态:
1、智能工厂:通过MES系统自动排产、过程控制与响应、质量防错与追踪、设备与打印控制、物料拉动与排查及制造过程数字化管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制造过程质量稳定性、一致性;通过WMS/SRM,实现从订单发布至配送线边全过程的物流运作可视化,提升产过程自动化、仓储与物流智能化,完成新能源商用车供应链网络协同生产系统开发。通过部署RFID、传感器、机器人、影像检测、AGV物流等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识别、采集、统计和传输,让生产车间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柔性化的特质,通过工业级网络以MES系统为核心的制造数据管理平台连接研发PLM、企业资源管理ERP、仓储物流WMS和DCS系统进行生产数据的交互、集成等功能,实现企业从产品研发、供应链响应速度与保障供应能力。
2、智能制造:车身:采用高柔性化的“滚床+台车”技术,实现26个车型跨平台产品共线生产,机器人焊接、搬运、涂胶、滚边等,主线自动化率达到100%;总装:采用自动化转接与输送、机器人玻璃涂胶、电动定扭工具以及内饰件电子拣选与AGV配送,提高质量和效率;车架:车架新建铆接线、喷粉线,实现车架防腐老化双1000h标准;质量控制:开发三坐标测量系统,并拓展车架和分总成的检测功能;关键力矩、加注、刷写、电器检测等产品关键特性的信息化管理与防错;关键、选装、易错零部件扫码上线,避免错漏装。
3、工艺管理:建立MEDS数字化工艺开发平台,实现四大专业一二级工艺在线管理与紧密协同以及工艺路线、辅料、工时、工艺参数、作业指导等信息准确、高效传递,夯实工厂工艺基础管理。采用关键特性管理及力矩监控SPC系统实现总装关键力矩100%控制、四合一随行加注及23个分装模块提高主线运行节拍。
4、智能排产与控制:MES通过实现计划与执行、生产管理、物料协同、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ANDON七大功能模块,解决精益五大原则,主要利用车间上料指示屏、安灯显示屏、条码扫描等设备,使各车间工序工位的计划、物料、质量、工艺过程等实时现场采集,及时管控,实现看板管理、追溯管理、安灯(Andon)管理、准时制生产(JIT)等功能5、精益控制:结合集团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搭建集团-工厂-作业部-工段/班组四级目标绩效体系并落地实施,实现制造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汇总、自动分析,。策划质量、响应、成本、安全、环境、人员发展六大目标绩效管理,实现准时化生产组织及制造管理数据实时统计分析成本指标:在单台直接人工成本、单台辅料、单台燃动、单台低值易耗、单台维修成本等指标进行控制
6、智能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整车物流环节通过TMS运输管理系统与SRM协同,LES/WMS/MES数据运行等实施物流信息实时采集、同步传输、数据共享,并驱动物流设备运行,实现智能物流体系,达到准时化、可视化的目的。通过包装规划、供应物流、厂内外RDC、配送模式、物流路线、线边物流、物流设备设施、物流拉动系统(LES)8个方面进行实施。
7、智能设备维护:采用智能设备运行系统,通过二维码扫描系统,对设备说明书、作业指导书、验收报告、维保手册、培训资料、维修经验等电子资料导入设备管理系统形成设备知识库,实现智能化控制。对设备进行周期性预防性维护保养、应急 性报修派工、周期性点巡检、委外技改等业务 进行管理。
8、能源控制:建立能源管理系统,集成智能传感、大数据等技术,导入信息化技术,通过配置在线智能计量及监测仪表,实现能源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处理,生成能源数据库,与MES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能源优化控制、能源信息管理、能源供给协调、能源需求预测、能源平衡调度等功能,实现精准节能。
9、质量管理:通过QMS系统,收集产品资源、车辆信息、车辆问题,建立整车数据仓库,在大数据系统中实现指标输出、多维质量分析、质量预警预防,识别需求改进问题,跟踪问题改进过程、及交付物,并将改进成果纳入FEMA系统实现与供应商、客户间的互联互通。
1、总装车间:采用模块化分装工艺,实现仪表、方向机、后处理、冷却模块等27种模块分装,并采用了AGV自动配送上线;内饰件采用“DPS+SPS”的电子拣选+单台套物料AGV自动配送的智能物流配送模式;应用智能多合一加注设备、智能轮胎装配机械手应用,提高人机工程的同时,实现防错;开发关键特性管理系统对拧紧力矩、油液加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在线监控,实现过程参数管理和质量追溯。
质量提升:①通过在线监测技术收集整车力矩、加注刷写电器检测等关键特性,建立SPC电子档案系统;②自动检测玻璃曲面,实现机器人控制玻璃与车窗安装间隙,解决漏水问题;③驾驶室约120种零部件采用SPS自动拣选、自动上线,解决零部件错装问题;④ 首次应用车门分装线,采用智能机器人安装座椅,解决空间小的问题,避免车门磕碰划伤;
效率提升:①各种轴距混线生产,采用自动定位,实现间距可调性,提高生产效率;②采用“货找人” 技术,实现RDC库房货架自动上线拣选零部件,降低50%物流人员;③动力总成、前后悬、方向机、后处理等15种模块化分装,采用58台AGV自动配送,提高装配效率;④车架上线采用空中EMS自动输送,轮胎采用自动上线及智能机器人手安装;⑤采用MEDS系统,实现零部件工艺标准化,自动识别车型,实现每个车型的唯一工艺标准;
2、 涂装车间
自动化:①实现焊涂、涂总全自动转接,生产线自动化运行达到100%; ②小件实现机器人自动喷涂,采用车身与小件同油漆体现,解决特殊颜色色差问题。③干式纸盒喷房,彻底消除了喷漆废水导致的二次水污染,降低污水处理站运行成本,每年可节约220万;④解决高顶车节拍问题,提高中涂的固体份,实现高顶机器人填充+喷涂节拍达到24JPH。 ⑤首次实现清漆机器人喷涂1K与2K清漆技术切换,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化:应用MES系统与AVI系统实现在线比对防错,同时与机器人系统、快速换色系统实现互锁,达到智能化管理;采用中控系统实现工艺过程参数自动化控制与运行。采用设备二维码信息化系统对设备运行、维修、备件等进行智能化管理。采用能源系统控制车间设备运行参数、区域能耗控制等。
质量提升:①首次取消了特殊颜色,实现了所有颜色水性漆开发,采用快速换色+机器人喷涂;②电泳采用弧形阳极+高泳透电泳漆,提高内表面及内腔防腐能力;③闪干采用除湿转轮技术解决长沙高温高湿,提高面漆质量; ④机器人采用内加电实现自动清洗;预留内喷及PVC机器人基础,下一步实现底涂、内外自动喷涂。 ⑤面漆喷房采用B1B2+U型喷房设计,解决喷涂风平衡及高温外溢问题,缩短输调漆的长度,降低运行成本。
环保节能:①采用绿色前处理+B1B2水性漆工艺和沸石转轮+RTO废气处理系统,满足国家最新环保要求; ②色前处理采用硅烷技术,杜绝了镍、镉、铜等重金属,实现零排放。③转轮前过滤系统采用活性炭吸附,提前拦截大分子物质,解决转轮堵塞,提高转轮寿命。
3、车架车间
自动化:①采用16个往复式机器人自动喷涂,采用3D动态识别系统+中央集成控制技术技术,实现自动喷涂效率达到 85%, 供粉中心采用直排式粉泵,实现10分钟内快速换色。 ②车架采用激光打码技术,通过MES信息化系统,实现与总装上线信息连锁。
质量提升:①福田商用车首次应用镀涂铆钉+电泳+喷粉工艺,实现底盘防腐能力提升至15年,达到国际领先; ②采用国内首创铝车架底盘,实现整车轻量化,单台降低290KG;
环保达标:①采用无VOC排放的粉末材料,从源头杜绝环保污染;②采用国外先进的回收系统,实现粉末回收率>99%。
4、焊装车间
机器人自动化:①生产线配置59台KUKA机器人,自动化率达到100%,采用高柔性NC+Track定位输送方式;②采用国际流行的机器人滚边,涂胶、包边、焊接,实现全部工序自动化;③通过IOT融合设备、能源、生产、过程检测等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智能化完美链接。
信息智能化:机器人自动焊接线采用群控系统、中控系统、AVI系统实现信息化技术应用与智能化管理,通过MES防错系统实现二次车型校核,最终实现100%的零件识别与防错。
质量提升:①顶盖合拼工位采用视觉引导技术,达到0.1mm的精度,比普通定位提高4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②顶盖打胶由机器人取代人工,解决了胶线尺寸及位置偏移问题,涂胶质量合格率达到了100%; ③首次应用非接触式激光打刻技术,规避了现有打刻方式带来的钣金表面变形问题,提升客户感官。
环保节能:①采用国际领先的焊接烟尘静电吸附除尘设备,实现弧焊烟尘零排放,打造环保型车间;②焊接线首次实现100%一体化焊枪,单台能耗节省20%以上。
5、信息化系统运行
信息化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AGV、EMS、电子定扭、智能加注、电子拣选、在线检测、RFID、传感器等数据智能采集,建立制造工程数据库、制造过程数据库、制造资源管理数据库,以SAP、FBOM、ERP、SRM、MES、LES、QMS等信息系统运行,建立数据自动交互的规则体系,实现制造流程数字化,通过工业网线将智能装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交互,实现订单信息、客户信息、物流系统、采购信息、制造过程参数、质量控制及关键工艺信息的集成化与可视化。
6、工厂工艺管理
生产启动验证:欧马可从14-24T主销产品已全部验证,车身覆盖1880/2060/2200/2400宽度,合计54个车型,已签发196个产品资源。奥铃从14-22T主销产品已验证,车身覆盖1880/2060/2200/2400宽度,已签发43个产品资源。100%覆盖欧马可主销车型,新能源及铝合金车架产品已启动验证计划。
工艺装备、工位器具开发:各使用部门所需工具工装已经到位,且已通过了PP、SOP拉动验证满足车间需求。其中总装车间按照27个分装区进行规划并已落实相应工装,订单物流部规划和实施转运器具95项1450件已经全部到位。工艺管理及辅料定额管理:重点以推进“15JPH标准作业落地”工作,分别从“标准执行意识强化+标准工时线平衡+质量问题标准固化+基层团队意识提升”方面推进。①按照生产启动流程进度完成一级工艺文件PFMEA、CP及过程流程图开发报批发放;②已按照20JPH人员配置(840人)完成640份标准作业开发,并悬挂至现场;③按照标准作业整体推进进度完成车身、车架、油漆及总装标准工时开发,初设定工时38H;④开发油漆、总装、车架及车身工艺辅料580类,完成216类直间接辅料定额标准发放。
7、工艺降成本: 2022年制定12项降成本项目,从能源、技术、材辅料及质量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材辅料降成本方面:喷漆室废溶剂回收循环水池处理项目;机器人减少清洗频次和填充溶剂冲洗量的项目;优化喷涂仿形,降低涂料消耗;前处理水洗过滤袋的回收再利用。技术降成本方面:优化机器人仿形和电泳参数,调整膜厚;降低机器人清洗频次和填充量。能耗降成本方面:从24小时运行设备入手,降低电泳温度和调漆间油漆温度,低能耗运行;调整空调、锆化温度等设备和材料降低能耗。
工作经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