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77Ghz大陆雷达的ADAS算法开发的FCW、AEB、ACC,使用MBD开发方式。
1数据前处理的主车航线融合模块:利用固定物体和主车资深数据拟合实际航线、航线偏差;
2数据前处理的行驶路线偏差模块:利用雷达数据与主车数据预测目标与主车航行路线偏差;
3数据前处理的目标状态判断模块:利用雷达数据和主车数据判断目标车Cutin、Cutout概率,判断主车变道意图,判断主车主车道两侧车道情况;
4控制的FCW&AEB模块:根据雷达数据与主车数据,确定AEB工作状态,计算有无加速度的TTC,THE,Alpha,在综合计算数据和雷达数据,以及主车数据输出一级预警、二级预警、半制动、全制动、过制动;
5控制的ACC的定速巡航的期望加速度计算模块:根据设定速度与实际速度的差值,输出期望加速度和期望动态加速度,并设置加速与减速的上限和下限,并设有预期加速度值,只有期望加速度超过该值才输出加速控制;
6控制的ACC的定速巡航的期望加速度舒适带模块:通过当期望加速度绝对值较小时,用较小带宽的等比舒适带,当期望加速度绝对值较大时,舒适带宽会根据期望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直到期望加速度达到上下限制为止;
7控制的ACC的定速巡航的期望加速度舒适带特殊处理模块:当期望加速度舒适带上限达到期望加速度下限时,会切换成实际的车辆怠速减速度,直到期望加速度舒适带上限大于期望加速度下限。
8控制的ACC的定速巡航的期望加速度变化量模块:计算期望加速变化量,并让实际加速度收敛于期望加速度;
9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的变步长舒适限制模块: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控制频率,实时计算步长最大值和最小值;
10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的期望距离计算模块:根据目标车速和距离,本车的车速和加速度,计算合适的跟车期望车距的上限和下限;
11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的分段控制模块:根据期望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偏差,分别输出加速减速,用于保持实际距离收敛于期望距离;
12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的超车补偿模块:在保证舒适感的同时,利用限制超车距离和转向灯的状态来对超车进行补偿;
13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的平滑控制模块:对控制量的偏差进行修正,减小输出期望加速度的震荡;
14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的控制步长计算模块:避免频繁启动的间隔,使驾驶更加舒适;
15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模块整合:再将负期望加速度进行限制,超过限制后跳出静态控制,进入动态控制模块。融合主车加速度,加速度补偿,目标车加速度,分成动态跟踪补偿量计算和期望距离收敛补偿量计算;
16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动态控制:用于负期望加速度过高后,进行控制,通过主车车速,目标车车速,相对车距,相对车速,再根据预测相对车距的变化和预测刹车时间,计算期望加速度,并在预测相对车距变化较小时,适当减小设定的入侵车距;
17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静态控制与动态控制的整合模块:通过设置期望加速度启动值和确定值,将期望加速度分三个状态;
18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右侧超车限制模块:根据相对车速,限制主车从右侧超越车辆,让主车逐步降速达到左侧车辆的速度;
19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超车补偿模块:通过预测航线,并判断超车意图,更早的提供加速度;
20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舒适带模块:当期望加速度大于期望加速度启动值时,舒适带等宽,在小于期望加速度启动制值大于期望加速度确认值时,舒适带上限逐步收敛于期望加速度值;
21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期望加速度变化限制模块:启步时,加速度变化限制适当加大;
22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目标丢失限制模块:用于限制主车道和两侧车道丢失的周期确认问题;
23控制的ACC的跟随控制的目标丢失限制模块:用于限制主车道和两侧车道丢失的周期确认问题;
24控制的ACC的弯道控制的曲线速度计算模块:横向加速度和曲率计算,再根据主车实际速度进行补偿;
25控制的ACC的弯道控制的曲率计算模块:车轮转角、车辆轴距、横摆角速度、车速,固定物体拟合车辆曲率;
26控制的ACC的弯道控制模块:车速、最大车速、控制补偿计算期望加速度,控制步长设置上下限,中间速度变步长;
27控制的ACC的弯道控制的目标退出控制:目标退出,适当增加加速度,让主车达到退出目标的车速的为止;
28控制的ACC的混合控制模块:选择加速度时,优先选择加速度上下限,在选择最小的期望加速度;
29控制的ACC的限制控制模块:对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舒适带进行限制,提供更好的舒适感;
30控制的ACC的限制控制模块:对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舒适带进行限制,提供更好的舒适感,此模块正在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