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责:
1、负责筒机 37,44,57,92,98 系列及半球系列摄像机产品的结构维护及新产品开发;
2、期间开发完成筒机 92 系列产品的归一化,双 MIC 半球 43、59,筒机 98(微晶玻璃视窗),韩国定制中性半球,韩国 C-PRO 半球,以及俄罗斯 OEM 定制半球、筒机等新产品。
(1)负责前端产品业务部新产品在预研、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测试、验证工装及新产品生产使用的工装及自动或半自动装备的设计开发。
(2)负责新设计的工装及自动或半自动装备打样,验证,问题改善,使用导入等工作。
(3)负责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开发资源,重点项目的评估与推进,带领小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开发工作。
工作业绩:
带领小组保持平均每年开发工装及自动或半自动化装备 600 余套,有效保障了前端产品业务部新产品开发与生产导入进程。
荣誉与奖励:
(1)2017、2018、2019 年连续 3 年被评为前端产品业务部/结构和智能装备组先进工作者。
(2)2020 年被评为前端产品业务部/结构和智能装备组质量标兵。
工作业绩突出获得股权激励。
重要项目经历:
(1)筒机 92 系列产品归一化项目:采用同一套归一化外观,使物料种类减少至老机型的 1/3,整机运维工作量及维护成本大幅下降,同时大幅减少了整机生产异常发生的概率,有效提升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2)双 MIC 半球 43,59 项目:基于单 MIC 产品架构,物料复用性最大化为原则,保证产品性能稳定为前提,通过修模衍生设计开发少数结构件,一模多物料的生产方式,减少零件成本,实现新品成本最小化。
(3)筒机 98(微晶玻璃视窗)项目:针对筒机 98 老产品使用在风沙频繁的场景下 PC 视窗抗老化,耐候性能不足的问题,开发一款新镜头视窗方案的产品,考虑新老产品镜头兼容性,前盖组件新设计,考虑了钢化玻璃,高铝玻璃,微晶玻璃替代 PC 视窗等方案,通过耐磨性,钢性,透过率等对比测试,同时考虑物料交付周期及成本,最终决策在整机要求 IK10 的产品上使用性能更
强的微晶玻璃,非 IK10 产品上使用成本较低的钢化玻璃。
(4)俄罗斯 OEM 定制半球、筒机项目,采用全新的六边形外观设计,半球项目仅新开上盖及前端组件固定钣金,实现三款半球 44 机型及一款半球 61 机型的兼容。筒机项目全套外观件新开模,采用大 SD 卡盖,筒机 92 无 SD 装饰盖方案,解决筒机 92 SD 卡槽与筒机 98 SD 卡槽上下位置差异较大,SD 装饰盖复用困难的问题,获得客户认可,预计该项目年订单量 2 万台。
(5)800 万像素摄像机前端组件调平整度设备,前端组件是摄像机中关键部件,传统的组装方式无法满足 800 万像素所需的精度要求。在本项目中,采用激光准直仪搭配自动滑台,对前端组件中 sensor 板与镜头模组相对角度及水平偏移进行微调,使 sensor 板上 CMOS 元件感光面与基准激光垂直度及水平位移在要求范围内,并保持在此位置,采用热固胶定位。该设备提高了前端组件的装配精度,垂直角度偏差在±0.02°,水平偏移±0.03mm,有效保证 800 万像素
摄像机成像质量,该设备导入后,高精度前端组件年产出量 20 万件。
(6)机芯自动化全检设备,机芯是球机中的关键部件,常规机芯检测步骤繁多,耗时长,生产效率低。在本项目中,综合机芯各检测步骤关键需求,整合关联,区分差异,采用双靶标设计,靶标搭配气动机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型号机芯镜头视场角需求。机芯定位应用角度滑台机构,对定位角度偏差进行微调。气动机构驱动增距镜切换,模拟机芯镜头测试距离。本设备最终交付成果显著,单机芯检测总时长由 20 分钟减少至 7 分钟。
(7)球机倍率拼接工装,球机双镜头机型需要进行倍率拼接测试,工装需满足多机型测试条件。在本项目中,采用半自动模式,气缸驱动增距镜模组切换,从而对镜头测试环境进行变换。由于产品形态,大小各异,工装定位夹持机构设计满足多维度调节。由于双镜头布局位置及靶标尺寸,工装设计成 2X2 四工位布局,在空间和测试节拍时效上达到最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