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
生产管理相关工作:
战略制定与解码、年度计划的制定、分解与落地、各项经营指标标准制定、过程预警与改进跟踪,
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全面负责生产中心各子公司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组织落实、监督调控生产过程各项工艺、质量、
Page2of7
李小锋的个人简历
设备、成本、产量等指标,确保各子公司经营指标的达成;
通过内核管理,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端到端的降本,从而确保基地经营目标大达成;
根据生产计划,协调车间、工艺、设备、物流等部门,制定排班计划、设备运行、物料计划等运
行计划,并监督执行;
负责生产进度管理,调度及生产异常的紧急处理,确保产量目标达成;
确保车间品质目标达成,负责新工艺、产品、新设备导入追踪与判断,负责保证制程损耗率、产
品合格率,降低组件报废。
成本预测、控制与管理,负责产线工艺流程的改善及生产自动化推进工作,负责部门的减员增效
工作,各类损耗、浪费控制,负责各类提案、改善的引导、收集、推进
安全、7S管理,实施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工作,落实环境和职业健康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配合事故、事件的报告及调查处理,具体实施不符合项、事故、
事件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做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记录工作,履行公司安全管理方面的各
项规章制度。
负责公司精益生产、降本增效项目的推动以及持续改善;
做好部门团队建设,负责部门架构建立,工作的合理分配,负责部门人员管理、绩效管理、培训
及考核;
参与公司全面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领导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精益及项目改善:
主要负责精益体系的建立、精益项目的改善与推动、成本管控、运营指标的分析与设定等,具体内容
如下:
负责公司精益生产体系的建立,并推动精益生产改善活动
负责公司生产制程的优化,通过持续改善,消除生产浪费,保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负责现场改善的持续推动(linebalance,TPM,CELL,SMED,VSM、物流优化等)以及现场
IE模块标准(标准产能、标准人力等)制定及监控;
通过设计改变换热器的结构,增大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将平均拉速1.65mm/min提升至
1.8mm/min,单产由153kg/天提升至174kg/天;
拉晶块状料与颗粒料配比分析及验证,配比尤90:10提升到70:30,单公斤降本3%;
氧含量改善:通过工艺参数调整(晶埚转),热场结构优化,炉内气氛优化等,将氧含量由13.8ppm
下降至 12ppm 以内。
电阻率命中度:主导电阻率命中度改善,75%提升至 90%,可应对客户电阻率靶向控制出货,提
升效率。
切片细线化改善,金刚线由φ35改为φ33线,单片成本降低0.0129元/片;
Page3of7
李小锋的个人简历
精益生产专案推动以及现场改善(balance,TPM,CELL,SMED,物流优化等):一车间切片包
装线产线平衡改善,节省人力12人;水煮区布局优化及流程改善,节省人力3人;自动插片的评
估与导入,节省人力72人;
200片清洗机产能提升项目,单机差能由51600片/日提升到58100片/日(即产能提升12.5%)
通过对包装线的产线平衡分析及改善,不仅解决了混料造成的客诉,同时解决了窝工现场,单单
班线节省人力1人,合计72人;
点状脏污污改善(导入洁净棚)项目,点状脏污由原来0.21%降为0.05%;
脱胶提燕尾碎片改善,碎片率由0.15%降为0.011%,预计年效益840万元;
通过对粘胶工序的人机操作分析以及人因改善,20刀/人/日提升到26刀/人/日;
通过切片工序SMED导入,上下料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到35分钟;
通过关键指标的改善成本由54.22元/块降低都32.84元/块;
制定精益改善项目推动计划,推动精益项目的有效实施来确保精益目标的达成,通过产线平衡分
析及工艺改善,72版型工时由40.5s降低为到18s(即产能由853块/班提升到1900块/班);
通过产线平衡分析及工艺改善,48版型工时由34提升到18(即产能由1000块/班提升到1900块/班);
工艺改善以及自动化导入(塞小料二合;一、取消塞小料、自动封边、自动压引出线、自动AI检测、自动盖接线盒、自动压引出线等),预计节省人力22人/班;
通过对降低不良的分析及改善(玻璃气泡、破片、焊带偏移、间距异常、虚焊等),48版型的A
品率由99.19%提升到99.62%;
通过对对工艺的改善以及相关工序的管理,碎片率由0.47%降低到0.28%;
管理和推动其他精益项目的改善(如QCC、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改善)36项,合计创造效益4210
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