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与新厂筹建,推动各部门体系建设与完善。(品质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系统、采购管理、环境安全、人事行政)
2. flowchart,SOP标准文件,标准工时数据库建立
3. 产能规划
4. 现场5S/可视化管理推行
5. 物流规划与改善--通过物流分析,流程分析法,优化现场物流,通过搬运活性系数分析,提高搬运效率,搬运人员减少20%
6. 效率提升与现场改善
1) 通过线平衡分析对流水线进行优化,通过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ECRS原则,简化作业内容,导入工装夹具提高品质与效率
2) CELL拉推行
3) 人机法对人机作业进行分析,优化人员配置
4) 自动化设备导入,减少人员作业,提高人当生产数
5) 通过人因工程学,对其工作台进行规划与设计,工作区域进行合理布置,减少动作浪费
7. 物料成本节约--对于所用物料用量与损耗进行管控,推行COST DOWN专案
8. 稼动率提升--推行快速换线专案,提高产线稼动率
9. 提案改善--建立提案改善机制,提倡人人改善
10. KPI管理
11. 多能工培训-----建立多能工培训计划,提高一线员工多能工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