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制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教导新人作业;
2、 制定各产品的标准工时和标准人力,维护工时人力数据库;
3、 评估线体月度的人力需求;
4、 评估线体产能,在产能不足时,提供产能提升方案;
5、 评估新设备投资ROI;
6、 评估产线的工治具和耗材需求;
7、 运用ECRS手法改善生产线平衡率;
8、 国内外工厂的新线体Layout布局规划,旧线体改造与搬迁;
9、 新产品RFQ报价,跟进试作至量产阶段的工艺流程管理;
10、 推进精简人力与产能提升等改善项目,以及核算财务收益;
11、 分析制造成本Unit MOH,并优化降低;
12、 评估工厂人均生产效率UPPH;
13、 评估不良品返工的损失费用;
14、 现场6S稽核与评审(产线、仓库、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