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适应性:
确保新能源车辆在不同气候与路况下的适应性,重点结合动力电池高温高寒特性制定相应的区域配置管控规则、产品销售规则。
电池热管理策略研究及电池应用工况研究,结合电池系统热管理进行整车热管理系统选型与匹配,保证电池系统的全环境适应性。
电池应用大数据挖掘:
基于监控大数据平台进行市场车辆动力电池寿命评估与预测,建立动力电池应用分析平台,模块化展示动力电池实时应用状态及故障预警。目前已具备市场车辆电池寿命实时状态估算,并能结合车辆工况初步评估电池应用状况。
动力电池回收:
跟踪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标准,研究动力电池回收技术路线,了解市场动力电池回收动向,寻找动力电池回收合作企业,为公司制度相关回收策略,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保证公司在电池回收的政策、标准合规性,目前公司已成立子公司进行该项业务。
电池安全性研究:
整车层面安全性防护研究,开发防火材料及电池系统安全预警系统。
市场车辆后台电池安全预警推送,提前处理市场问题,确保电源系统安全。
实验室测试与管理:
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搭建动力电池检测平台,主要涉及电性能、机械性能及环境适应性能。针对国内外电池测试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宇通客车特殊运行模式制定宇通测试标准。
早期电池行业形势不明朗,针对性对行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国内外电池供应商及产品情况,并对备选产品进行电池性能及寿命测试评价,结合电池应用情况,进行单体电池及电源系统选型。
主要产出:
1、 从单体、模组到系统的电性能、环境适应性及机械强度振动试验平台的搭建;
2、 客车动力电池箱体的标准化研究,并形成行业标准;
3、 客车用动力电池系统迭代开发,比能量密度从最初的90Wh/kg提升到目前的150Wh/kg,电池系统从风冷到自然冷却到液冷,电池防护等从IP55到IP68;
4、 第一代客车用液冷电池系统的开发,液冷管理系统的匹配策略及不同车型、电量的热管理策略;
5、 客车电池分布式布置的温场一致性优化,形成动力电池布置规范
6、 基于客车工况的动力电池应用测试评估方法;
7、 基于大数据的动力电池寿命在线评估与预测平台;
8、 基于大数据的客户使用习惯、里程需求分析平台;
9、 新能源车辆销售配置规则
科研项目:
参与国家863项目、创新工程项目、河南省重大专项、郑州市项目等项目已结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的插电式项目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研项目:科技部项目课题负责人一项,国家新能源专项任务负责人一项。
专利:
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设计、计算、策略及应用等方面获13篇已授权专利,1篇已受理专利。